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本文首先界定了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概念,并系统梳理了流动性过剩的一些基本观点后,指出了流动性过剩是国际收支双顺差造成的被动投放"过量"基础货币造成这一主流观点认识上的模糊和混乱.为此,本文从货币信用创造原理出发,系统分析证明了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不在于基础货币投放过量与否,而是因为基础货币投放由先前的主要为再贷款和再贴现逐步转变为现在的主要为外汇占款投放的这种货币投放方式的根本"转变"所致.基于这种判断的差别,本文最后给出了有别于传统观点的治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和管理策略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一直存在过度松弛和过剩问题,具体表现在M2/GDP比率、银行业超额储备率长期过高,信贷增长过快和货币市场利率过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强制性结汇造成基础货币投放刚性,外汇储备占款长期未能完全对冲,长期利用央行再贷款支持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目的。货币政策操作中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控制为中介目标,也是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持银行业流动性的适度水平,确保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和效果,应该调整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策略,流动性供给应该以满足银行支付清算要求和维持适当的流动性价格为标准,放弃货币政策中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为中介目标,建立流动性需求和价格适度均衡的机制,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长期均衡。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明确提出2007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应该说,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经济格局及我国所处特殊发展阶段下的自然结果。本刊邀请三位分别来自央行、国有商业银行、学术界的嘉宾共同诊脉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影响,探讨这种过剩的成因及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流动性过剩,已经被所有研究经济的人士和市场人士讨论由来已久.本文所说的流动性过剩都集中在银行体系.长期而言,银行流动性过剩成为主导债券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导致了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具体原因是:(1)经济结构性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2)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3)贸易顺差和货币供给过多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4)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转移,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5)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6)外部诚信环境不佳和银行改革提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界定了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的基本概念,并系统梳理了流动性过剩的一些基本观点后,指出了流动性过剩是国际收支双顺差造成的被动投放“过量”基础货币造成这一主流观点认识上的模糊和混乱。为此,本文从货币信用创造原理出发,系统分析证明了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不在于基础货币投放过量与否;而是因为基础货币投放由先前的主要为再贷款和再贴现逐步转变为现在的主要为外汇占款投放的这种货币投放方式的根本“转变”所致。基于这种判断的差别,本文最后给出了有利于传统观点的治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规模节节攀升,导致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数量增加,从而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为了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中国人民银行频繁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2006年7月5日至2008年5月20日,累计上调了17次,从8%上调到16.5%。创出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7.
当前流动性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斌  陈道富 《中国金融》2007,(17):38-40
众多人士认为,近三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大幅顺差导致央行被动投放了基础货币,这是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由于央行的对冲操作,在2004~2006年,基础货币的增长率可以说已得到基本的控制。至于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艾亚  齐芳 《国际融资》2008,(4):22-24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3点: 首先,结汇售汇制导致中央银行被动地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造成国内金融市场货币供给过多,成为加剧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进行了汇制改革,一是汇率并轨;二是对国内企业实行结汇售汇制.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结汇售汇制.结汇售汇制是指企业外汇收入都要按当日汇价到外汇指定银行结汇,由银行向企业兑付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一直面临"流动性过剩"问题,伴随"流动性过剩",股票、房地产等各类资产价格出现膨胀。本文认为,不能仅从货币供给总量的角度将"流动性过剩"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货币供给过剩。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和全球M2、M2/GDP的变化趋势并不支持"流动性过剩"的判断,而且持续数年的"流动性过剩"首先带来的是资产价格泡沫,而非一般物价水平的膨胀。为准确把握"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应从货币需求角度加以结构性考察。本文提出,近年我国出现的"流动性过剩"是"在货币供应具有较强内生性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出现变化,微观主体具有较高风险偏好,投机交易性货币需求极大旺盛,出现大量货币追逐有限非货币资产,并导致资产价格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供给量持续增长,已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商业银行体系内的存贷差日益扩大,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经济体系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把握流动性的内涵、了解世界各国在应对流动性过剩方面的做法,对于缓解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局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黎阳  王勇 《金融论坛》2008,13(1):3-10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中日益突现的新问题.出现于中国这样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与传统经济理论描述的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大不相同.中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不是资本要素的过剩,而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货币层面的摩擦型的流动性过剩.其形成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以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解决当前的摩擦型流动性过剩,有赖于实体经济非均衡的化解,更有赖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而实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其金融功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应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现实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机制的截面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流动性过剩已成为经济学热点话题但缺乏学术性的实证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于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机制更是少有涉及。本文选取全球6大经济体的经济变量实际产出、价格、名义利率、实际汇率、外汇储备,以及全球流动性,采用截面模型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国际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不同经济体的广义货币供应在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过程中存在着个体特征和时期特征,货币因素仍然是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众多的经济理论与实务工作者认为,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流动性过剩。本文从货币动力学的角度,利用中国GDP和M_0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中国流动性现状的起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流动性过剩。最后,提出了中国流动性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evelops an index of money market pressure to identify banking crises. We define banking crises as periods in which there is excessive demand for liquidity in the money market. We begin with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is new method. With the newly defined crisis episodes, we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ing crises using data complied from 47 countries. We find that slowdown of real GDP, lower real interest rates, extremely high inflation, large fiscal deficits, and over-valued exchange rates tend to precede banking crises.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base growth on the probability of banking crises are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过剩新特点表现在被动增量不断且数额大、增量新增渠道多、存量活跃。控制的难点是流量过强。本文针对外汇占款渠道新增流动性、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存量转化型流动性过剩、国际套利热钱渠道流动性过剩提出了创新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guides through the measures implemented in Norway in order to dampen negative effects stemming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We also discuss some features of the Norwegian money market and the liquidity system in Norwa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entral banks,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money market rates and the key policy rate has been one disturbing element of the financial crises. We develop a simple model, which illustrates how developments in forward exchange premiums can provide insight as to why money market premiums differ across currencies.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excess supply of term liquidity in dollar relative to the excess supply of term liquidity in other currencies has an impact on the domestic money market premium relative to that on USD.  相似文献   

17.
对流动性状态的判断已成为当前各国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本文采用真实货币缺口系数判断流动性状态,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预警因子,建立了流动性预警的序次Logit模型,并以中国2003~2008年数据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显示,预警模型可以预测中国流动性处于正常、过剩或短缺的状况及其可能性,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分析结论有较强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以后,流动性过剩问题已在宏观经济层面反映出来,并日益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着消极的影响,政府和中央银行不得不出台种种措施进行应对。本文认为宏观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制度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且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不可回避的经济现象和无法跨越的一个经济发展阶段;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现象在金融领域中的反映,只是金融领域又助推了这一现象的发展趋势,内在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失衡,是我国长期的粗放型和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由此建议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时效性等。  相似文献   

19.
Many papers on liquidity have bilateral trade with buyers constrained by their money holdings or debt limits. Axiomatic bargaining, typically Nash, determines the terms of trade. However, there are reasons to prefer strategic bargaining. I analyze a bargaining game that is useful in models of liquidity. Advantages include (i) it has simple microfoundations, both in and out of steady state; (ii) it is more tractable than Nash, but the outcomes share interesting features; (iii) the benchmark version is consistent with axiomatic approaches in the literature, while another version is not, but can still be used; and (iv) it is arguably realistic.  相似文献   

20.
We argue that there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terbank market for liquidity and the broader financial markets, which has its basis in demand for liquidity by banks. Tightness in the market for liquidity leads banks to engage in what we term “liquidity pull-back,” which involves selling financial assets either by banks directly or by levered investors. Empirical tests on the stock market are supportive. Tighter interbank markets are associated with relatively more volume in more liquid stocks; selling pressure, especially in more liquid stocks; and transitory negative returns. We control for market-wide uncertainty and in the proces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on portfolio rebalancing. Our general point is that money matters in financial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