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吉林农信省联社成立9年来,信息科技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基础服务,到转型创新,再到引领发展,将"安全运行、保障服务、支撑创新、引领发展"的科技目标贯穿始终。多年的实践证明,业务转型创新需要科技转型创新作支撑,科技转型创新需要业务发展来驱动,而要实现科技的转型创新,思想理念转型是前提,科学规划是关键。吉林农信在科技转型创新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2016~2018年,我国连续三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要“推进省联社改革”,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省联社模式仍存在诸多争议,由此也导致具体的改革方案迟迟未能出台。在新一轮改革即将开启之际,有必要重新审视省联社的作用与影响,但相关的实证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为此,论文对我国24家省联社官网发布的新闻采用LDA主题模型进行文本分析,以指数的形式定量刻画省联社对辖内农信机构涉农贷款、金融扶贫、小微贷款等七类业务的关注度,并对各类业务关注指数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和论证,同时基于各类业务关注指数的变化趋势分析其特征,以揭示省联社对农信机构业务发展的影响,进而为后续改革提供必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左仁静 《银行家》2021,(3):127-130
导语:省联社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命题。采取何种改革模式,既能保证省联社强化服务属性与去行政化相结合,又能坚持基层农信机构商业属性与支农属性并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诉求出发分析省联社改革的方向,对比分析多种改革模式,研判省联社对改革模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形势下,各农信机构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加快科技建设。但是,由于农信机构独特的管理架构,科技建设大多是由省联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如何有效对接需求,加强双方联动,全力适应和保障发展需要,已经成为农信机构科技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金融电子化》2008,(10):30-30
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大集中是农信系统的趋势,省联社与各地市信用社联系更加紧密。未来更可能将所有业务集中在省联社的大机上,所以广域网中的安全尤其重要。另外各地市农村信用社原先都是独立的个体,联网后解决地址复用的问题也是一大挑战。某省联社选用了Juniper SSG系列防火墙,解决了地市信用社接入省核心网络的一体化安全问题。保障了全省信用社业务的安全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信社省级联社的改革方向,即"淡出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要达到这一理想的改革目标,亟需具备引入存款保险、农信社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国家支农服务形成正向激励、防止地方政府控制农信社及给予省级联社强化服务的成长机制等5个方面的前提条件。根据我国省级联社改革实践及农村金融发展规律,未来省级联社改革将出现减弱行政职能、撤销现有机构、现有机构转型三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省"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工作安排,省联社作为唯一一家省级单位挂联思茅区脱贫攻坚,并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省联社切实履行对全省农信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统筹发挥农信社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把扶贫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按照"政府主导、精准扶贫、诚信引导、农信帮扶"的原则,层层压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各项任务和责任,努力在金融扶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湖南农信聚焦运维转型需求,通过将场景、工具、服务等转化为数字形态,实现了组织、流程、自动化工具的统一融合,大幅提升了运维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本文聚焦湖南农信智能运维平台建设,结合系统分期建设规划,重点介绍了湖南农信在PaaS平台、CMDB、ITSM和自动化运维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并前瞻性展望了后续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持续推进农信机构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农信机构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力度和效率,对于提升农村金融整体质效以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福建农信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效,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畅通农村经济内循环"为主线,加快推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力推动福建农信高质量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农信社改革八年来,通过改善财务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变组织模式、改进产权模式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了总体实力大幅增强、社会信誉大幅提高的目的。农信社必须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困难联社解困,推动由"大而不强"到"做大做强"的"二次转型",实现由农信系统的强大、"三农"的发展和农信人的幸福共同构筑的"农信之梦"。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中央1号文件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明确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文件提出: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肩负"服务、指导、协调和行业管理"使命的省联社,将如何借助科技能力履行服务辖内行社职能、践行"支农服务"使命?同时,在金融业的转型大潮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广东省农信社改革六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通过剖析广东省农信社的特点,辨析省联社与县(市)级法人机构之间的关系,对今后省联社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探讨,指出加速转型、强化服务是省联社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新常态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的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收益水平受到影响,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农合机构资金业务才刚刚起步,加之省、市、县逐级管辖的体制现状,资金业务经营已经暴露出众多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从强化省联社和市级审计中心服务职能入手,提出加强农合机构资金业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着省联社对其财务管理力不从心、市农信办地城管理缺失、县级联社直接管理弱化,导致资金违规案件屡禁不止,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带来重大不良影响,在此情形下抓住认真学习贯彻新会计准则的机遇,提高农信社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发展模式的终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的制度安排和发展走向直接影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目前省联社制度的性质和职能定位都存在缺陷,需要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省联社发展模式的选择应有利于整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利于增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有利于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银行体系。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地方农村金融监管机构、单一的行业管理机构和行业服务公司四种省联社发展模式都存在缺陷。只有兼具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职能的区域性农村合作银行机构的发展模式既能使各级农村信用社保持相对独立,又能实现自上而下的服务,使不同层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在业务上保持战略联盟,还能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是一种最优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省联社改革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认为,各利益主体对理想的省联社发展模式认知不一致是省联社改革难以推动的本质原因。在实际改革过程中,没有行业管理是否意味着没有行业服务?在不具备管理权的前提下,省政府怎样控制风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组织规模最佳层级在县域还是在地市级?管理权能否进一步下放给省级以下地方政府?这四大问题将是当前省联社改革必须回答的难题。基于此,本文认为未来省联社改革模式将有三种可能性,而强调机构之间整合和服务职能的金融控股或联合银行模式应是未来理想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信机构是我国数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是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在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信机构的定位逐步由合作性的金融机构转变为股份制金融机构,其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资产状况都有了明显改善。然而当前农信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掣肘,存在一系列产权与治理问题,部分农信机构还面临金融风险较大、缺乏可持续性等挑战。论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分别从微观、中观以及宏观层面提出了一些有关提升农信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数据大集中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始于2007年初,经过省联社各部门、各法人联社的通力协作,数据中心于2009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第一批应用系统,含核心业务系统、省中心前置系统、地市中心前置系统、柜面系统、总账系统、财务系统、集中报表系统于2009年10月26日成功投产。截至2011年一季度,广东农信数据大集中已完成18个数据中心、82个法人机构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省联社成立以来对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其自身职能定位模糊,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省联社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对国外农村合作金融职能的比较,对省联社之职能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选择"省联社"模式符合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职能下属化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具有历史必然性."省联社"模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容易加重省级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干预,容易形成以"省联社"为核心的新的利益集团并阻碍农村信用社控制权向股东的回归.应加快劣质信用社退出市场的步伐,采取建立大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措施为"省联社"模式的良性运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