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供给不足、效率低下的窘境之中。农村公共产品由基层政府提供更具效率和可行性,但地方税系缺失使地方政府缺乏财力支撑的制度保障。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必须在确认地方政府供给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健全地方税制,构建地方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财力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治理中出现的多中心治理体制否认了政府作为单中心治理者的合理性,印讧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的正当性.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和多方式共存的供给模式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对BOT模式的特征和民营BOT模式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势分析表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关键在于加强相关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民营BOT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交易费用、政府边界与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引入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分析,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边界的理论模型。我国政府在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决策费用、实施费用和监督费用过高,制约了我国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降低交易成本,改革财政分权体制是降低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发生的交易费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小城镇公共产品的体制外供给、"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小城镇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与过剩并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私人产品的生产对小城镇公共产品的供给的依赖性的基础上,提出应特别重视小城镇"软"公共产品供给、各级政府应增加对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应努力探索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机制。适度的财政分权有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分权的关键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应从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遵循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收入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传统思路是基于政府是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这一基本认识,在既定的层级制政府架构下完成公共产品供给事权划分,具体采用了按公共产品种类、受益范围、部门单位隶属关系以及按事权构成要素进行划分的方法,但都难以完全做到在体现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前提下明晰划分政府间事权.本文基于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这一基本认识,引入"功能覆盖型竞争性辖区"理论,把从公共产品的具体性质分析入手,通过设计、选择合适的供给主体来完成公共产品供给事权划分的思路称之为新思路.通过比较,可发现两种思路各有得失.因此,优化政府间事权划分,应实现两种思路的结合,以传统思路为主,新思路为辅.对遵循传统思路难以在层级制政府间明晰划分事权的公共产品,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选择合适的非政府供给主体,实现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这有助于解决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棘手难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二元制",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陷日益暴露,第三部门应运而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第三部门在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体系;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承接部分农村管理职能;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供给,市场方式供给公共产品是低效率的。随着经济自由主义和反国家干预思潮在西方的兴起,经济学家开始探索通过市场方式供给公共产品。本文主要围绕有关公共产品的争论、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可能性、必要性、实现方式和困境等方面展开论述,并讨论了公共产品市场供给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蒂布特模型与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于存在偏好显示、社会选择与管理等基本问题,政府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普遍面临着"效率难题"。蒂布特构建的地方公共产品均衡模型,对改善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适度的财政分权有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分权的关键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为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更有效,应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遵循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收入。  相似文献   

11.
朱恒 《金卡工程》2009,13(4):168-169
政府部门曾经探索过各种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如:政府垄断供给、民营化供给、第三部门供给、"政府-民间"协业供给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在此我们将信托制度引入到公共产品供给领域中来,希望凭借其制度构造中展现出的公益性、安全性、高效性、灵活性的特征,为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经典理论分析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和消费者无差别消费时的经济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类型是不相同的,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各不相同。对此,需要研究不同消费需求、不同供给模式下具有"消费信号"的公共产品自愿供给问题。研究发现,提高公共产品消费的信号性,优化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对于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非常重要。同时,识别出"信号消费"下的异质消费者,并使公共产品具有私人产品的消费特征时,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意愿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既加重了农民负担,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今后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责任,努力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4.
准公共产品供给纵向一体化的政府垄断是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问题,问题的解决需依赖竞争性供给改革。对准公共产品竞争性供给改革可以按“两层分解,多元竞争”的思路进行:打破准公共产品供给高度纵向一体化的供给模式,将供给过程分解成不同的亚过程和环节;在不同的亚过程和环节开放进入、引进竞争者,形成多元竞争的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二元机制、强制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等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在严重缺陷。因此,要建立科学民主的需求表达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建立针对性的转移支付制度,从而构建新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切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原因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中,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并建立计量模型,用1989-2003年的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财政的预算约束和政府对农民偏好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阻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失衡;同时,政府将有限的财力和公共产品的大部分投向城市,形成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城市化倾向,这又表现为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短缺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因此,作者提出了必须关注农村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体系等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8.
戴为民 《中国外资》2008,(10):175-176
城乡差距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农村公共产供给是政府在改变城乡二元性问题上的着力点,改变公共产品供给的二元性制度安排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安徽省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认为公共产品供给的二元结构根源于体制上的二元安排。  相似文献   

19.
在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下,农民无法在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准确表达自己的偏好,对公共资源的筹集和使用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短缺与局部过剩并存且质量低下.为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仅需要落实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更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提高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的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的失衡现象,内在原因就在于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政府)的组成人员--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也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行为.加强对这种自利行为的约束对策是: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制度;改革现行干部评议、晋升、薪酬和问责制度;规范公共事业听证制度;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