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将信贷资产转换为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证券,能够连接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改善银行流动性,提高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协调发展.因此,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引入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试行资产证券化尚存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资产证券化作为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产物 ,自问世以来先后经历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非抵押权资产证券化和多元化资产证券化等三大发展阶段 ,现已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 ,并在欧亚和拉美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外资产证券化特别是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表明 ,资产证券化对于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增强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及改善资产负债管理等均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因此 ,这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在国际资本市场中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 ,银行资产证券化也成为近年来金融理论界谈论的热点问题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随着期限较长的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加大,“短存长贷”的矛盾和资金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这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其独特的运作机制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改善其经营现状。但是作为一种“舶来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独特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的支撑,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由于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障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行必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立法的过程中,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所谓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集合广泛分散的住宅抵押贷款并将其组合包装出售,而后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以这些抵押贷款为担保的证券进行融资的活动。通过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不仅可盘活银行大量长期性抵押贷款资产,提高其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水平,有利于银行的安全、高效运营,而且可实现住房金融的良性循环,推动我国住宅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可分为五个操作步骤:——筛选、剥离、组建证券化资产池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是一定量的、可证券化的抵押贷款。因此,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首要一步,是按照…  相似文献   

5.
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仅对银行在推行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过程中防范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减轻银行的吸储压力,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建立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同时,投资者、政府又给予其强力的外部支持。因而在我国实行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十分必要。建立和发展一级市场、完善定价机制,提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法律支持,完善会计制度,提供税费方面的优惠等措施对于我国顺利推行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管理,提高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水平。同时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将促进商业银行系统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商业银行应积极创造条件,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并充分利用优势,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充当多种角色,提高银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王敏 《国际金融》2003,(7):48-50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它将具有共同特征的、流动性较差的贷款、租赁、应收账等资产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具有投资特征的可销售证券的过程,据以融资的过程。通过证券化,银行可以将原本持有至到期日的贷款变为适合销售的资产,它对银行的资本结构有显的影响,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近30年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它是一种高效率的融资方式,从而广泛被使用。  相似文献   

8.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可能会提升银行风险承担,并导致资产流动性结构恶化,而这些因素构成了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潜在动因。本文以2012年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后的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促进了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机制检验表明,主动风险承担的提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恶化及资本充足水平的降低,是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渠道。进一步检验异质性特征,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主要促进了银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并对全国性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不仅基于银行微观行为深化了对存款保险制度影响效应的认知,而且拓展了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视域,对进一步优化存款保险制度和资产证券化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工具之一,国内外理论界和银行界普遍认为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有着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流动性和提高收益水平等多方面的作用。然而,这些效应并不是必然的。本文选取全球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为成熟的美国市场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能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与效率、优化贷款组合构成,但是在降低流动性风险和提升贷款组合质量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从理论到现实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肇始于1970年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在80年代以后,这一金融工具开始流行。目前,美国三分之二的抵押贷款都被证券化了,各国也都高度重视这一金融创新,根据我国市场化的进程和法律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首先进行了证券化的银行资产,对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的压力,健全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深化资本市场等各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必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楠 《国际融资》2006,(3):36-3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后,把所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给一家中介机构(特设交易载体SPV),该机构以其收购的抵押贷款为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实现融资的行为,这样一种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在中国有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银行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用银行信贷资产作抵押品进行证券融资的行为。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有多种,可将银行全部用做抵押的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也可以分类打包,分别证券化,既可以按资产质量分类,如优质资产和不良资产,也可以按资产类型分类,如仅将房地产资产进行证券化,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以房地产贷款的资产为抵押品进行债券融资。  相似文献   

13.
刘瑞英 《金卡工程》2009,13(6):184-185
资产证券化过程不是积累风险,而是在分散实体经济和银行系统中积累的巨大风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并且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资本市场的关注.本文论述了我国目前房地产证券化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建议,最后论述了美国次贷危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工具,由于其复杂而巧妙的交易设计,使得发起银行可以通过将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改善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本文通过对建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分析,发现在资本监管的约束下,银行被要求按照“证券风险暴露”程度计提资本,这使得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改善资本充足率幻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所持有的个人住房贷款债权,转让给一家特别机构,该机构通过一定的形式(包括保险、公证等)打包成信用等级较高的证券后,在资本市场上销售给投资者,投资者从收到的贵币流量和有关利息中获利的行为。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将银行的贷款资产在资本市场上转化为再流动资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环境分析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代表了国际金融创新的方向,由美国次级债“蝴蝶效应”中得到的启示来看,作为防御、转移银行系统集中风险的最基础工具,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的发展规模和规范程度在次级债危机明朗化后将会加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开展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证券化的试点。从优质的信贷资产开始,下一步可逐步推广到各种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证券化,实现信贷资产的拓展、信贷资产向非信贷资产拓展,可以在消费信贷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保险风险证券化等产品上拓展。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金融创新的结果,通过资产证券化,金融机构可将本应持有的到期贷款转化为可流通的资产证券。资产证券化源于美国住房抵押款证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亚洲市场,近几年来,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运用的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然而,由于国情不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运用还存在许多有待规范的问题,其会计处理就是一例。本文在评介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国际融资》2011,(4):32-3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风险官汪建熙这样建议:尽快重新启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证券化的信贷资产通过资本市场出售给机构投资人,减少商业银行持有风险资产的规模,以缓解银行资本金压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美国主要银行资产证券化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和单因素联结模型,研究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个体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银行个体而言,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并不会影响其稳定性,而持有证券化资产则会对其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对于银行系统而言,证券化资产在银行系统内和系统外不同的配置情况将导致不同的风险结果。市场上的过度证券化行为以及由资产证券化引起的银行间收益相关性的上升可能会导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最后,本文基于美国的研究结果对我国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琼  彭琨  董琪 《银行家》2014,(6):66-69,6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不论对商业银行、企业还是投资者都非常有益,但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对资本市场的积极效用还不很明显。本文针对银行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展开分析,说明如何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