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理财市场的迅猛发展,理财产品创新的影响逐渐显现,特别是对金融统计体系、银行流动性水平及盈利模式、金融稳定及政策调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央银行履职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本文从中央银行履职的角度,以理财产品为例,探讨金融创新对金融统计体系及金融业运行的影响,并提出加强监管、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统计不仅是一个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政府做好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各种新型金融组织大量涌现,社会融资规模等新的重要金融统计指标纳入统计范围,金融统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现行金融统计制度已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应尽快出台《金融统计条例》,以改善金融统计工作的内外部环境,促进金融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一、建立“大金融”统计监测体系的必要性1.建立“大金融”统计监测体系是基层央行履职的现实需要。由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统计指标自成体系,集中的金融统计信息被分割或垄断,形成了金融业统计信息的真空。这一现状不仅不利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经营和监管,也不利于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理财市场的迅猛发展,很多人都更加注重了经济收入的管理,通过各种理财的手段和方式,来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这种经济管理的模式,为金融产品提供了销售的机会。所以金融产品应该及时抓住市场的优势,加大产品的创新能力,使其可以形成统一的金融统计体系,进而在经济市场不断变化的挑战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增加金融产品带来的经济利益。金融统计的体系和银行的流动性,都直接影响着金融产品的销售和盈利情况,所以在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创新的模式,使金融产品可以实现稳定的发展态势。本文对理财产品的分析,探讨金融产品创新对金融统计体系及金融业运行的影响,并结合金融统计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可以有效改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融统计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银行履行职能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于做好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金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融统计的工作环境、统计对象和统计需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金融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对现行央行金融统计制度状况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银行业数据大集中进程,为我国金融统计的数据质量、金融统计业务创新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金融统计标准和规范、金融统计风险防范、金融统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挑战。因此,应在银行业数据大集中条件下,规范现有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培养高素质金融统计队伍、完善金融统计服务功能、防范金融统计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台湾地区金融统计面临金融统计覆盖范围不全、创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统计信息不足等问题.对此,台湾地区通过修订金融统计标准、夯实金融统计数据基础、修订部门分类和申报报表、扩大金融统计的统计范围、加强以整体金融稳定为目的的金融稳定统计、提高金融统计数据时效性和信息共享性、加强金融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金融统计,其经验值得中国大陆金融业综合统计借鉴.  相似文献   

8.
金融信息化建设与金融信息化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面对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压力,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金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深度密不可分。根据统计,金融业95%的创新来自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分析与设计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并进行风险分析与管理,使创新金融产品的交易成为可能:金融创新需要依靠大量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熟悉金融理论与实务并能把握金融业发展脉搏的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GDDS就是中国统计的入世,意味着我国统计要走向国际化和规范化。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国金融统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统计指标体系改革滞后,统计制度方法存在缺陷,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宏观调控的要求,更不能满足GDDS的要求。金融统计如何向规范化和国际标准靠拢,是我国金融业需要探讨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金融稳定统计的框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金融稳定统计是中央银行实施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重要基础工作。该文对国际货币基金的金融稳健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对我国金融稳定统计定义和框架以及金融稳定统计与相关金融统计的关系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经济金融的统计信息将更为世人所关注。如何通过完善现有统计制度、方法,有效疏通阻碍金融统计深层次变革的制约,提供“高效、准确”的金融信息服务产品,成为当前金融统计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该文从多个角度提出改进我国金融统计实践工作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2.
较为完善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是制定适当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必要前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统计的严重缺陷。危机后,美联储积极改进和完善金融综合统计框架,拓宽统计覆盖范围,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和风险。同时,通过成立专门机构便利跨部门信息共享以及采用“一对一”签署备忘录的形式,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完善信息共享功能,增强宏观调控和金融风险防控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美联储金融综合统计的发展经验和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对完善我国金融统计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4,(5):75-75
潘功胜: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社会融资规模与金融业综合统计研讨会”上指出.在我国金融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传统的金融统计分析框架及其有效性、准确性受到挑战。当前要加快推进金融统计改革.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要建立金融信息共享与金融业综合统计协调机制.尽快确立金融业综合统计框架,积极推进金融业统计标准落地和金融统计法规制度建设.构建金融业综合统计与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4.
Shibor自2007年初正式发布以来,在市场各方参与主体的大力推进下,其在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地位已经逐渐被市场所认可,在金融市场的产品定价中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Shibor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深化对Shibor重要意义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完善Shibor报价的形成机制,各方参与主体部应在Shibor建设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次金融危机以来,社会各界对信用衍生产品产生了诸多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金融创新。文章厘清了四个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认识误区,指出我国应鼓励金融创新,尽快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6.
信用衍生产品自问世以来在分散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完善信用风险定价机制、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本次金融危机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肯定了基础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应推动金融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是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数据质量对一个地区整体的金融支持“三农”数据质量会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报表的质量,确保对本地区金融支持“三农”情况的准确把握,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通过督促辖内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积极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工作,并针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报表错误比例较高的现象开发了《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白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逐笔自动筛选、归类,有效甄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报表科目归类错误,准确测算辖区涉农贷款规模,为提升整体履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相比国际外汇市场,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外汇市场程度较低,这与外汇市场长期以来坚持实需交易原则有关,可考虑从适度放开自营交易、丰富产品等方面拓宽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外汇市场。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构建央行金融业综合统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时代加速了金融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布局大数据战略,而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创新的不断涌现,使得肩负金融业统计重任的人民银行面临严峻的形势,现行的金融统计制度在统计效率、工作方法、工作制度、产品输出和个性化服务方面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迫切需要构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金融统计框架,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统计标准化、加强统计数据挖掘分析和丰富金融统计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关系金融稳定的金融安全网三道防线一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成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保证。文章指出,应从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明确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责和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三个方面完善金融安全网建设,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