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沙发旅行消费行为的后现代特征后现代视野下的经济活动以休闲经济、娱乐经济、体验经济等方式体现出来,对现代旅游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旅游商业化、秩序化、无差异化、程式化、麦当劳化已饱受大众诟病的背景下,一种不同于现代旅游特点的旅游消费行为——"沙发旅行"(couchsurfing,CS)于2004年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且不断发展起来。它强调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是影响旅游者消费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内隐性价值观与外显性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的研究路径可以归纳为"由内而外"(价值观→行为)和"由外而内"(行为→价值观)两种路径,不同研究路径的视角、目的和方法等存在一定差异.现有的价值观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者价值观的界定和度量、旅游市场细分、旅游活动偏好、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等方面,并回顾了中国旅游者价值观研究.中国消费者价值观与旅游行为关系研究应具有中国情境化特征,理论建构要嵌入中国社会文化现实和具体消费情境,从主位研究视角发展旅游者价值观概念,将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增强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的解释力,加强对不同群体和区域消费者个人价值观与旅游行为关系的研究.价值观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的中国情境化取向研究,有助于从价值观视角揭示中国旅游者行为的规律,为企业开展价值观驱动的旅游营销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黄潇婷 《旅游学刊》2014,29(11):73-79
在梳理旅游规划发展历史阶段的基础上,对传统旅游空间规划缺乏对旅游者个体的关注和忽视"时间性"等问题提出了批判,进而在明确旅游时间规划价值导向和逻辑起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时间规划的概念模型;详细分析了时间地理学、认知供给理论和旅游者行为学作为基础理论的支撑作用,系统地提出旅游时间规划的时空统一观、时空资源观和时空产品观,并通过理论推导旅游时间规划的概念模型,构建了旅游时间规划的内容体系。最后,研究强调了"旅游时间规划"在旅游产业发展阶段和提升阶段的实践意义,明确旅游时间规划是传统旅游空间规划的补充和修正,而不是与传统规划割裂开来的另外一种规划系统。  相似文献   

4.
现代旅游的发展已逾百年,旅游研究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多个理论思潮.在最初阶段,主流研究着眼于旅游现象的经济性,呼应着现代性中强调发展、规模以及速度的思想.然而,随着现代主义在其发展、嬗变过程中给社会、环境以及人类个体所带来的诸多根本性矛盾的逐渐积累,后现代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开始了对现代主义思想多方位的反思,而旅游研究也在这股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找到了一个转向的契机.然而,这一转向的目标虽在于揭露并解决现代性所面临的窘境,但后现代主义及其影响下所衍生出的旅游理论亦暴露了自身的内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胡里奥·阿兰贝里(JulioAramberri)在《现代大众旅游》一书中对影响了旅游研究走向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检视,以审慎的学术态度对旅游研究中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想在旅游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这些理论以及阿兰贝里批判观点的综合剖析,讨论了从现代主义开始,旅游研究所经历的后现代反思到对后现代思想的再反思,对诸多相互关联又存在矛盾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如真实与虚假,功能与解放,和谐与权力等,试图说明旅游研究中从现代到后现代主义的不同理论范型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5.
李莉  王静 《旅游学刊》2008,23(5):49-56
本文从研究7个独立变量集入手,确定并测量了影响中国电子商务消费者在线购买旅游产品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证实了一些理论和以往的这类研究,并提供了有关抽样"观望者"的全面信息资料;也揭示了"缓冲作用"在中国旅游电子商务领域的功能.研究发现,重要的预测因素有:访问最多的旅游网页类型、自我效能、特定领域创新和网络知觉.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自驾车旅游以自由、自主、自助的突出特点被旅游者广泛接受和喜爱,是我国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专项旅游.本文以华北地区自驾车旅游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对大量自驾车旅游者进行了旅游行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获得千余份有效问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决策影响因素、消费行为等作了深入分析,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试析旅游规划中的客源市场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林璧属 《旅游学刊》2001,16(6):54-56
客源市场分析应当成为旅游规划的首要因素.现有旅游规划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客源市场分析不深入、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欠深化、市场预测与客源目标市场定位不准确.只有强化旅游规划中的客源市场分析,加强旅游规划人才的培养与培育才是制作高质量旅游规划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消费函数实证研究——兼与周文丽、李世平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函数是决定消费行为的函数,即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描述。近年来,很多学者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对中国消费函数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却少有针对旅游消费函数的研究。周文丽和李世平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支撑,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我国的旅游消费函数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但是,周文在实证检验的过程中误用了E-G两步法的临界值,得出的结论不能使人信服。对此,文章使用1994~2010年的年度数据重新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旅游消费和当期收入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基于绝对收入假说构建的旅游消费函数不能解释中国居民的旅游消费行为。(2)农村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行为通过了持久收入假说、合理预期的动态消费函数以及滞后调整的动态消费函数的实证检验,而这些消费模型的内在一致性说明,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决策是由其持久收入决定,由于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使得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其旅游消费偏低。(3)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行为无法满足西方经典消费函数模型,一个原因在于旅游消费行为依靠闲暇时间,而城镇居民的闲暇时间受到严格的制度约束,在带薪休假制度无法有效实施的前提下,更多依靠公共假期。文章将闲暇时间这一变量纳入旅游消费模型,发现闲暇时间的增加有助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提高。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菲 《旅游学刊》2020,35(3):50-61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非西方不同社会语境中的旅游现象,而其移用过程本身尚未得到充分反思。因此,在前现代的"游"向现代"旅游"转型的过程中,共时维度语境挪移的"真实性"概念仍需重返历时维度的本土观念和实践传统方能得到落实。基于对"名实观"历史、文化、哲学内涵的追溯辨析以及对徐霞客、李时珍身心之"游"的个案讨论,文章通过"名实观"的引入,揭示出本土之"游"以身正名、求实体真的实践伦理面向,首先旨在反思"真实性"普遍话语的理论限度并设定参照维度;进而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框架,在"名-实"关联的社会历史建构视野中,将"真实性"的一般化讨论导向"真实化"的过程态考察,由此检视"真实性"概念嵌入本土话语场和实践场的复杂动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呈现“理论框架逐渐完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研究方法更加成熟、新技术应用广泛、多学科综合研究、国际学术交流扩大”等发展特征。基于旅游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态势,结合国家和社会需求,本文探讨了新时期中国旅游地理学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议题,包括旅游地域系统时空格局及其演变、差异化自然人文环境下的旅游业发展机制、旅游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旅游客流和行为地域规律与新发展格局、旅游业与区域发展的时空关系和制衡机制、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地理因素、旅游地域多源信息融合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哲学:旅游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知识史当中两个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从历史上看,人类知识的积累过程经历了哲学与科学的同源分流过程,最终在当今的知识界形成了知识来源的两种不同路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旅游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也同样面临着其知识获得途径的选择和利用问题.对此,文章讨论了旅游研究中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梳理了这两个路径对旅游知识贡献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的观点建立在东西方哲学传统有所不同这一基点上,进而指出由此带来的东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趋向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意义.文章认为,西方哲学主流中的理性主义思想为现代科学带来了客观化的知识形态,促进了包括旅游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固化的知识形式和知识成果也具有侵蚀人类谋变、应变智慧的风险.这一问题直接引发了旅游研究中现代与后现代的两次转向,并预示着进一步走向综合的可能性.旅游学研究应该是哲学与科学两个路径的贯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阶段的产物,对应着消费型社会的新型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和社会革命,后现代主义与旅游的关系至今尚未获得足够的凝视。《旅游学刊》发起的"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笔谈主题,无疑具有前瞻性。比如以"后现代+旅游/休闲/游憩/旅行"为检索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以京沪高铁线为例,运用旅游场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比较京沪高铁开通前后9个主要高铁站点的旅游流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强化了北京、上海和南京等重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领先地位,呈现出高铁旅游流的"马太效应";高铁促使靠近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处于劣势的旅游地旅游流呈现"过道效应";高铁促使空间距离临近的两个城市的旅游流呈现"同城效应";高铁提升原本缺乏区位优势的旅游资源型站点的可进入性,同时对区域核心城市的交通依赖程度明显下降;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缩短旅途时间,可实现小长假的远程旅游,双休日的中程旅游,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远程旅游对黄金周的依赖,从而缓解出游时间的集中性,提高了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明旅游与旅游文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相互依赖的整体,"时空压缩"和"地球村"是人们对全球化现象最简洁、最形象的概括.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旅游市场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市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何去何从?最根本的方向是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尤海涛 《旅游学刊》2014,29(12):10-12
正我国正处在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变之中,后现代思潮对旅游思维与行为模式有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新旅游(new tourism)的兴起及旅游模式由传统观光向深层休闲的渐变。作为新旅游的一种,近些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显然受到了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双重推动。在许  相似文献   

16.
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旅行社是联结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纽带,旅行社对团队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分别就旅行社对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时间-空间行为、消费行为、心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朝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人类学视角,透析了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文化“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8.
徐日辉 《旅游学刊》2007,22(11):84-88
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旅游理论的提出[1],不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作为中国传统旅游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从更深层次看,孔子将"仁"导入到旅游理论当中,并以"君子比德"的理论高度,提升了旅游文化的品位,同时也为我们考察旅游经济大开发的当前现状,反思种种不协调的音符,重新思考和定位传统的儒家旅游理论,将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旅游研究35年,经历了从翻译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大的研究队伍,产生了丰富的成果。其中主流是两支,一是以院校专家为主体的研究团队,写论文、出书、教书;二是官员研究队伍,写文件、写报告。也可以说,初步形成了世界旅游研究的中国学派。其特点一是在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下宏观视野开阔,二是大量  相似文献   

20.
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TSA)将旅游业界定为一系列为旅游者提供或多或少依赖旅游业的商品和服务,旅游业的规模由消费者(旅游者)的消费所决定(Frechtling,1999,2010;Smeral,2006)。旅游者可以自主决定其出游行为和消费行为,同时也要受到嵌入其中的制度环境的约束。“制度嵌入性”是指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制度约束(N ee和Ingram,1998;王宁,2008)。以国内旅游消费为例,意指旅游消费行为嵌入我国的旅游制度中。王宁将“制度嵌入性”视作消费社会学的一个研究纲领,有效解释了“消费自主性”忽略的“消费脆弱性”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