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旅游经济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
科学与哲学:旅游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知识史当中两个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从历史上看,人类知识的积累过程经历了哲学与科学的同源分流过程,最终在当今的知识界形成了知识来源的两种不同路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旅游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也同样面临着其知识获得途径的选择和利用问题.对此,文章讨论了旅游研究中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梳理了这两个路径对旅游知识贡献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的观点建立在东西方哲学传统有所不同这一基点上,进而指出由此带来的东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趋向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意义.文章认为,西方哲学主流中的理性主义思想为现代科学带来了客观化的知识形态,促进了包括旅游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固化的知识形式和知识成果也具有侵蚀人类谋变、应变智慧的风险.这一问题直接引发了旅游研究中现代与后现代的两次转向,并预示着进一步走向综合的可能性.旅游学研究应该是哲学与科学两个路径的贯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宋子千的《旅游研究方法论的实证主义与现象学之争》(简称《之争》)一文将申葆嘉先生的“旅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和谢彦君教授的“旅游的本质是体验”分别作为旅游学研究中实证主义和现象学方法的代表性观点而对立起来。实际上, 不管是在当代旅游学界, 还是在申、谢两位学者之间, 都不存在关于研究方法论的“主义”之争一说。《之争》在未考虑科学研究中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法的情况下对两位学者的立场做出了武断的批评, 如果不予以澄清, 很可能会引起学术界在此类问题上的无谓甚至错误的争论, 误导学术研究的方向。同时, 《之争》在现象学的分析和技术理性等概念的使用上还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另有若干细节问题亦需要进一步澄清。鉴于旅游学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 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讨论必须秉持客观、严谨和科学的态度, 该文旨在与《之争》中的若干观点做一些商榷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上海市为案例地,采用无监督学习算法中的DBSCAN聚类、K-means方法,以及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通过空间大数据分析,解释城市宠物医院空间分布,探索其多元影响因素,并通过多源质性数据对空间分析结果进行深度阐释。研究发现:(1)空间特征上,上海市宠物医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呈现出从中心城区向周边区县扩散的趋势。(2)集群分布方面,上海市宠物医院共呈现41个集群,主要位于上海市主城区,逐渐向西南部和西北部扩散。(3)空间演变方面,上海市宠物医院各集群的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演变特征。(4)层级划分方面,上海市宠物医院分为五级,并呈现“一核多级”的空间分布特征。(5)影响因素方面,公交站点密度、公园广场密度与宠物医院密度呈负相关,宠物用品店密度、住宅区密度与宠物医院密度呈正相关,各要素影响程度具有空间分异特征。最后,文章指出宠物医院存在的多元可达性问题以及数字化背景下的新趋势,为我国通过城市空间管理提高社会福祉提供了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黑色旅游是一种复杂的旅游现象。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旅游,黑色旅游者面对的是具有美与丑双重特性的凝视对象。从价值和情感两个方面而言,旅游者的体验兼具积极与消极双重价值取向和审美与审丑的双重情感历程。也正因为如此,在一般的大众认知与专门的学术研究中,黑色旅游所具有的愉悦性本质常常处于被隐藏或被曲解的状态。鉴于黑色旅游体验所兼具的愉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本文提出黑色愉悦这一概念,并对黑色愉悦的多重来源,即直接获得的积极情绪、反向获得的积极情绪以及直接获得的消极愉悦进行了抽象和论证;对黑色愉悦得以实现的前提,即多样性距离的存在进行了阐释;对黑色愉悦的在场体验进行了剖析;对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美丑双重体验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黑色旅游体验所具有的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功能。通过以上尝试,本文力求对黑色旅游的本质———即黑色愉悦,给出一个更为彻底、全面以及客观的说明,以期对该问题给出一个综合的理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黑色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开发实践和理论发展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相关学术研究已开展20多年,但这一领域所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理论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许多理论观点尚未形成共识.文章针对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以动机和内驱力为出发点,试图系统地探讨黑色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厘定黑色旅游与死亡主题之间所具有的特殊而复杂的关系,并借助审美和审丑、悲剧和喜剧、优美和壮美等范畴,在美学框架下拓展了Stone的黑色旅游谱模型,从更广泛和深入的意义上论证了“黑色旅游是一种既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愉悦体验又属于具有独特的死亡观照特性的旅游类型”这一核心命题,从而将死亡观照这一美学范畴纳入黑色旅游愉悦体验的理论分析视野.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黑色旅游这一概念,探讨了其类型,梳理了黑色旅游的完整谱系,试图在体验视角下对黑色旅游的概念框架及核心命题作出系统阐释,对国内外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诸多争议给出全面的回应,以期为黑色旅游的开发实践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是人类探索天性的一种实践行为,自有人类以来就已经存在了。今天,人们在谈论研究的时候,可能会不自觉地把它理解成“科学研究”。其实,科学研究不仅是人类各种研究当中的一种,而且还是其中比较晚近的一种,因为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和发展史上,真正摆脱未知自然和神学的束缚而进入到自由的科学王国,  相似文献   
8.
现代旅游的发展已逾百年,旅游研究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多个理论思潮.在最初阶段,主流研究着眼于旅游现象的经济性,呼应着现代性中强调发展、规模以及速度的思想.然而,随着现代主义在其发展、嬗变过程中给社会、环境以及人类个体所带来的诸多根本性矛盾的逐渐积累,后现代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开始了对现代主义思想多方位的反思,而旅游研究也在这股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找到了一个转向的契机.然而,这一转向的目标虽在于揭露并解决现代性所面临的窘境,但后现代主义及其影响下所衍生出的旅游理论亦暴露了自身的内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胡里奥·阿兰贝里(JulioAramberri)在《现代大众旅游》一书中对影响了旅游研究走向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检视,以审慎的学术态度对旅游研究中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想在旅游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这些理论以及阿兰贝里批判观点的综合剖析,讨论了从现代主义开始,旅游研究所经历的后现代反思到对后现代思想的再反思,对诸多相互关联又存在矛盾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如真实与虚假,功能与解放,和谐与权力等,试图说明旅游研究中从现代到后现代主义的不同理论范型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9.
红色博物馆作为储存红色记忆的场所和载体,在红色价值传播的过程中具备重要意义,但红色博物馆作为“记忆之场”的建构路径尚待探究。文章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为研究案例,运用叙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文本、场景的时空叙事以及观众发表的线上游记文本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该纪念馆的物理场域由历史性叙事、创伤性叙事、成就性叙事和反思性叙事4种不同叙事类型构成,在场景时空中依据特定的逻辑进行划分、排列,同时采用多元叙事视角与隐含作者身份进行立场表达与价值生产。游客通过认知记忆、体验记忆以及重构记忆将其精神世界嵌入该红色记忆场域中,成为心理场建构的核心要素。该研究建构了红色博物馆记忆场域的概念模型,认为红色博物馆是一个建立在社会价值理念之上,以时空叙事为核心的物理场域以及以观众为主体的精神世界共同建构而成的心-物交织的场域空间。研究对红色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管理启示,认为红色博物馆应同时注重文本与场景的时空叙事,关注游客对叙事表征的接收内化过程,强调游客的在场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