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在旅游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很多旅游目的地逐渐重视网络营销,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为了探讨区域旅游流对在线旅游信息的响应,文章提出了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概念,并以美国和加拿大的15大旅游网站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测度出了中国城市的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指数。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美加来华游客入境旅游流偏好值,探讨我国城市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指数较高的中国城市在国际上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且旅游资源禀赋高;美加来华旅游者主要集中前往中国东部地区;我国城市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之间的耦合关系表现出4种形态。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之间并非直接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交通通达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性是延长入境旅游者,特别是入境外国旅游者在华停留时间,进而增加我国入境旅游业收入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距离度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家旅游局重点统计的28个入境旅游城市之间的航空通达性和铁路通达性进行对比研究.主要结论为:(1)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交通通达性整体水平较高,且航空通达性优于铁路通达性,主要入境旅游城市间的航空网络结构和铁路网络结构都呈现围绕少数几个核心城市集聚或发散的特征.(2)与时间通达性和成本通达性相比,便利通达性是度量交通通达性的更好指标.(3)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交通通达性水平可分为很好、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4)在航空网络中,除长春、哈尔滨和黄山3个城市外,其他主要入境旅游城市的平均时间通达性均小于4小时.除黄山外,其他主要入境旅游城市的成本通达性均在0.95~2.25元/千米范围内.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航空便利通达性最好,是一级核心节点.(5)在铁路网络中,各主要入境旅游城市的时间通达性差异较大,其中,武汉和北京的时间通达性最优.成本通达性水平整体较好,均在0.11~0.18元/千米范围内.北京、上海和南京的铁路便利通达性最优,是一级核心节点.  相似文献   

3.
大陆居民赴台湾自由行旅游流网络分析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中堂  刘建徽  袁俊 《旅游学刊》2016,(10):116-124
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由行已经成为人们主要出游方式之一。文章以大陆居民赴台湾自由行为对象,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采集我国最大旅游分享社区网站2009年以来的台湾自由行行程信息,构建了细粒度的旅游流有向网络,并使用社会网络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网络属于无标度网络,网络规模为2656,但平均路径只有4.3,网络密度较低,节点的度分布满足幂律分布,网络核心区与边缘区互动较少。按照时间顺序构建旅游流网络,研究网络的演化并分析其演化动力,发现网络规模、连接数量都与行程数量近似于比例增长,网络演化过程中新增加的节点优先链接网络中的明星节点。文章首次从网络演化的角度使用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旅游流,丰富和拓展了旅游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选择一直是旅游管理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整个选择过程是系统分量(目的地属性)和随机分量(游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2008年5-6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航空枢纽口岸采集到的第一手意愿性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二项Logistic离散选择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入境游客西向扩散的影响因素,认为游客的职业、旅华时间、家庭结构、旅游方式、结伴方式、旅游动机、旅华花费、入境口岸、受到尊重等特性显著影响其西扩的概率.同时,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功能,准确丰达到72.5%,对于我国区域旅游联合,特别是西部地区开拓国际客源市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利用网络游记与照片两种“数字足迹”,研究入滇自驾车旅游客流的时空特征,并与一般入滇旅游客流的特征进行比较,为应用新数据方法研究旅游流时空提供参考,同时丰富时空二元观角下的自驾客流研究成果,也有利于自驾车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与管理.研究结果显示:(1)自驾客流出游时间分布集中度较高,黄金周及寒暑假内容易出现客流高峰,与一般入滇客流的时间特征基本保持一致.(2)客源地空间分布上,一则呈现近域性显著、东部集中性明显;二则自驾客流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不明显,空间使用曲线出现多次波动,客源地分布与国内经济发达省市的地理分布保持一致.(3)目的地空间分布上,一则自驾客流在云南24个旅游节点内非均衡集中分布,并形成位于4大区域的5条旅游线路;二则与一般入滇客流的“单核放射状”分布形态不同,自驾客流整体呈现多核心、多线状、多区域的“多核线网状”空间分布形态;三则自驾客流网络密度较低,网络结构分层明显,但核心旅游区带动及影响边缘旅游区的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5年9月西安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从行为分割空间角度初步研究了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揭示:现阶段,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主要受个人相关因素影响,旅游目的地环境感知因素传递受旅游客源国环境感知因素影响,当旅游者确定国际旅游后,旅游目的地感知因素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高于客源国环境感知因素.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线路的复杂网络特征——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线路呈现出的空间几何特征及其地理拓扑关系可以运用复杂网络工具进行剖析。该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为例,分别对省内出发和省外出发两种不同空间尺度的旅游线路进行定量分析,利用从出发地到各个旅游目的地形成的地理拓扑关系建构区域旅游网络,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平均距离、形态指数、点度分布、中间性、匹配性、鲁棒性等统计量来分析旅游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研究表明,多重区域旅游线路组合形成的网络整体上呈现出无标度网络特征,知名旅游目的地在网络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区域旅游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反映出福建省各旅游目的地的跨区合作已初见端倪,但仍需要深化推行产业集群区的跨区域合作经营;从点度的分布方面,省内旅游市场中的旅游线路在空间尺度上对旅游目的地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且各目的地的点度分布较为均衡,而省外旅游市场则仍需要继续与区域旅游的非核心目的地进行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8.
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以京沪高铁线为例,运用旅游场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比较京沪高铁开通前后9个主要高铁站点的旅游流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强化了北京、上海和南京等重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领先地位,呈现出高铁旅游流的"马太效应";高铁促使靠近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处于劣势的旅游地旅游流呈现"过道效应";高铁促使空间距离临近的两个城市的旅游流呈现"同城效应";高铁提升原本缺乏区位优势的旅游资源型站点的可进入性,同时对区域核心城市的交通依赖程度明显下降;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缩短旅途时间,可实现小长假的远程旅游,双休日的中程旅游,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远程旅游对黄金周的依赖,从而缓解出游时间的集中性,提高了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成都市网络游记为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成都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运用网络密度、中心性方法对结构特征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密度整体较低、节点之间联系较少、互动性较弱、网络结构发展不均衡。旅游流网络分布极不平衡,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节点占据整个网络的中心位置,中心性高,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旅华英国游客O→D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目前客源地→目的地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相关研究理论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推—拉—阻"旅游动力机制。然后,在10个热点旅游城市采用100分制6点等距量表,以537份旅华英国游客有效问卷数据为依据,对旅华英国游客来我国城市旅游的旅游动力中的推力因子、拉力因子、阻力因子及其权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旅华英国客流旅游动力中主要有8大推力因子、9大拉力因子和7大阻力因子,推力在促动力中占44%,拉力在促动力中占56%,阻力相当于促动力的39%。  相似文献   

11.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fluctuations of tourist flows provides useful insights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tourist demand.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fluctuation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inbound tourist flows to China using a complex network approach. Several measures, such as the network topological parameters of degree and degree distribution, betweenness centrality, and shortest path length, are utilized to discover important fluctuation patterns and the transition distanc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ix important fluctuation patterns of inbound tourist flows to China are recognized. These fluctuation patterns are important intermediari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fluctuation patterns and can be viewed as a prelude to changes in the inbound tourist flows. The value of 3.38 found for the average transition distance suggest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ccurs approximately every three to four quarters. These findings ar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herent laws and transformations governing fluctuations in tourist flows.  相似文献   

12.
文章构建了入境游客转移数量模型、入境旅游流空间集中指数模型、入境旅游流转移态矩阵,基于1994~2008年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和入境游客抽样调查数据,定量测评陕西、四川、云南三省入境旅游流集聚指数与扩散指数、入境旅游流集聚态指数与扩散态指数;通过时间序列对比,揭示西部三省入境旅游流的空间集散特征与动态变化过程;通过西部三省之间的对比,分析其入境旅游流空间集散的地域差异性。研究表明: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集散能力最强,云南省居中,陕西省最弱;中国入境旅游客流系统是一个"东部引领西部,西部反作用于东部"的时空地域格局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文章结合历时性分析方法和共时性分析方法,选取西部三省开展入境旅游客流集散时空动态研究,旨在为探索中国西部入境旅游客流集散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潜在机理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how large-scale tourist mobility data can be linked with network science approach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ourism destinat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By analyzing a mobile positioning dataset that captures the nationality and movement patterns of foreign tourists to South Korea, we employ a few metrics to quantify the network properties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aiming to reveal the collective dynamics of tourist movements and key differences across national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ts to destinations follows a log-normal distribution, which indicates a notable heterogeneity of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lthough this finding holds across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we find that touris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ended to visit different places in South Korea. A community detection algorithm partitions South Korea into several tourism regions, each covering a set of destinations that are closely connected by tourist flows. The implications for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张宏梅  陆林 《旅游学刊》2011,26(1):38-44
涉入是消费行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文章基于游客涉入对桂林、阳朔入境旅游者进行聚类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征和态度差异。聚类分析将入境旅游者分为4种类型:中等涉入型、低涉入型、高涉入型和低风险可能型。这些类型旅游者在大多数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和旅行行为特征上无显著差异,但在所属文化群体、信息来源数量、主客交往偏好、目的地整体形象和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气候舒适度对热点城市入境游客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选取东部18个城市分析气候舒适度的年内时空变化,将其年内变化分为3种类型:倒"U"形、"M"形、宽"U"形。收集2005~2007年各城市入境客流量,分析其年内时空变化状况,将其年内变化分为4种类型:"W"形、倒"U"形、"M"形、"U"形。年内客流量重心变化与气候舒适度重心变化具有很强的时间同步性,说明气候舒适度是影响客流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指数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了入境旅游客流量月指数模拟模型。利用旅游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气候舒适指数3个因素,建立其与客流量地域分布的统计关系,结果显示: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每变化1个单位,客流量将增加(或减少)7.659万人。  相似文献   

16.
世界旅游强国离不开良好交通的支持,而作为交通中非常重要的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文章探讨了2020年全国高铁网络影响下旅游景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市场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在全国尺度下定量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可达性的影响。测度2020年规划高铁通车前后旅游可达性空间格局与变化。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后,高铁沿线城市可达景点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日"字形高铁沿线城市与景点的增加值最高,将成为我国重要旅游经济带,高铁沿线城市与景点是高铁网络效应的主要受益者,高铁服务带来了时空压缩效应,即高铁的开通不仅缩短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时间距离、加强了两地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旅游者跨区域的快速外部交通,而这种快捷效应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优化,缩短中心城市到旅游景区的时间,将会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大都市旅游功能及其规模影响的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功能,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功能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都市旅游功能应该从广义的范畴来定义,包括旅游目的地功能、旅游客源地功能和旅游中转地功能等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密集区内的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和深圳为样本都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都市旅游功能进行测度,初步揭示了5个都市的旅游功能空间演变规律及内部旅游功能转型的趋势.本文尝试为大都市旅游功能强度和规模的比较、评估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和分析范式,力争为地方旅游政策的制定和旅游投资措施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measurement scale assessing motivations of tourists traveling to religious sites within the Chinese context. Deploy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relation to Putuo Buddhist Mountain – one of the most visited Buddhist destinations in China, this study depicts 20 motivation attributes. Accordingly, the scale dimensionality of tourist moti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religious tourism is first revealed by an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further validated by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onsequently, three resultant constructs entailing religious belief, cultural enjoyment, and mental relaxation exhibit acceptable levels of reliability. Construct validity, including discriminant and convergent validity, is satisfactorily established. Furthermore,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ourists’ past experience and degree of religious belief affect the derived constructs that define the motivations of religious touris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ast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ourists’ motivation to achieve religious beliefs, while degree of tourist religious belief has a great impact on both their motivation to achieve religious beliefs and mental relax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motivation theory, religious beliefs and mental relaxation can be classified as push factors, while cultural enjoyment and one item belonging to religious beliefs are pull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