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2001—2014年间中国作者旅游类国际期刊论文的检索和统计,分析发现:(1)近两年来,中国大陆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幅尤为明显;(2)中国大陆作者独立发表的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但大陆学术机构的贡献度及论文被引频次仍较低;(3)中国学者在TM上发表的论文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4)国际论文的数量来看,中国港澳地区学者发表旅游类SSCI论文数量略多于中国台湾学者;(5)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高被引文章比例较高,在国际旅游学界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期论文的关键词分析提取出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发现,中国作者的旅游研究总体从宏观转向微观,并且对旅游者行为的态度和感知研究更加深入,将对国际旅游学术界的相关领域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研究国际影响度的比较分析与提升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引入并分析旅游研究国际影响度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研究国际影响度的测评指标体系,并选取"在国际主流旅游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出任国际旅游学术刊物编委的学者数量"、"举办国际性旅游学术会议的数量"、"出任国际性旅游研究机构专家的学者数量"、"出任国际旅游学术刊物审稿专家的学者数量"等5个指标,对中国(两岸四地)与韩国的旅游研究国际影响度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中国两岸四地、韩国这5个地区在旅游研究国际影响度方面的差距、差异与共同点.文章最后针对中国内地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度现状,提出了若干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旅游研究方法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张宏梅  陆林 《旅游学刊》2004,19(3):77-81
旅游学科的成熟依赖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旅游研究的方法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者通过对《旅游学刊》1999~2003年发表的465篇文章的分析,认为定性研究是中国旅游研究的主导范式,仍基本处于传统定性阶段;旅游研究的资料来源主要是论文书籍和官方统计数据.不同研究方法的资料来源存在差异;研究内容和作者的地理分布影响研究方法的选择;作者单位对研究方法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香港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虽然已经回归中国大陆,但大陆旅游学者对它的关注却严重不足.文章以发表在Tourism Management等英语学术期刊上的60篇香港旅游研究文献为基础,按境外民众赴港旅游等6个主题进行梳理和回顾,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为大陆的旅游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际著名旅游院系学者研究兴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丹  李鹏  朱竑 《旅游学刊》2006,21(6):52-57
学者的研究兴趣一般都是其本身研究心得或研究拓展方向的集中体现,也是窥视不同背景的研究者们对研究领域热点或学科研究趋势关注程度、敏感程度和预知程度的一种集大成之反映.鉴此,文章通过对1992-2001年间在国际最重要的旅游3大刊物上发表成果前20名中有资料可寻的18所大学旅游院系287位学者旅游研究兴趣关键词的统计和分析,希望借助对目前境外重要旅游研究团体旅游研究者研究领域热点和发展趋势的梳理,以期为国内旅游学研究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视角.  相似文献   

6.
江金波  龙云 《旅游学刊》2022,37(2):142-154
该研究构建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模型,基于双溢出渠道研究视角,分析2000—2019年中国旅游研究国际化转向中的学术知识生产规律。研究发现:(1)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两类知识生产特征存在差异,学术期刊为主流渠道,选题重视理论,属于洪堡知识生产模式,研究主体重视合作,成果溢出效应较高;学术会议为大众渠道,选题偏向实践应用,符合后洪堡知识生产模式的特征,研究者倾向独立研究,成果数量丰富,但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认可度较低。(2)两种类型知识生产演变规律相似,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2000—2006年),数量较少,基础研究较多,但相关议题延续性强;中期(2007—2013年),数量逐渐增多,热点议题较为丰富,关联网络复杂,议题纵向延伸;近期(2014—2019年),数量增速放缓,质量层次提高,新兴议题增多,研究更具时代性、探索性。通过对比分析学术知识生产-溢出价值链中会议及期刊知识生产规律的异同,有利于国内旅游学者清晰认知国际旅游研究中的"中国特色",呼吁促进产学研"三重螺旋"合作,完善知识溢出及反馈渠道监管。研究建议中国学者扩大旅游学术知识生产视野,承担更多国际学术责任,提升知识生产质量和国际学术影响力,学术界积极推进会议评级标准及数据库建设,优化知识创新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CSSCI的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展示旅游学科领域的研究领域、学术代表人物、主要的研究机构、重要学术文献,是旅游学科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知识图谱理论,对2000 ~2010年间被CSSCI收录的旅游学科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旅游学科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被引作者、被引文献、被引期刊的知识图谱.发现我国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集中在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旅游开发、旅游经济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学术代表人物,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太紧密,高被引文献主要是吴必虎、保继刚、张捷、陆林等的著作和论文,被引文献主要来源于旅游与地理类期刊.通过对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为旅游学科研究者对研究本领域情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h指数是一项评价科学家科研绩效的定量指标,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文章对2003~2012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旅游研究者、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的旅游研究成果应用h指数进行测度和评价。h指数的计算兼顾了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弥补了单纯以论文数量来测度和评价学术共同体成员(如学术期刊、研究者和学术机构等)成果学术影响力和贡献度的不足,增加了旅游学术影响力的评价维度,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成员的科研生产力和学术影响力,更为全面客观地测度和评价了近十年来我国旅游学术研究的概貌和特征,对旅游学术共同体成员成果进行了评价和排序。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检索和分析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发现,研究问题的缺失是当今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一大弊病.在对研究问题的概念、分类进行阐述,并对研究问题缺失的现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学术研究概念与价值被扭曲、学术共同体对研究问题及其地位的认识不足、整个学界对基础理论系统梳理的缺乏、社会实践中应有深度的缺失等是造成研究问题缺失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的对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学术训练不足将会影响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以及中国旅游研究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研究的多维视野--对国内与国外相关文献的评述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本文通过对大量英文和中文文献的检索和分析,以几个重要的主题作为阐述的基本框架。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国本土学者、外国学者以及旅居国外的中国学者对中国旅游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基本观点,并对旅游研究过程中所呈现的基本趋势进行了讨论。通过这个分析,使国内同行得以一窥中国旅游问题在世界旅游论坛上被关注的程度,以及了解中国旅游研究与国外旅游研究的差别。本文提供的大量英文文献,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线索。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以"遗产"和"旅游"为主题检索,从年代、期刊、作者、作者机构、研究对象、研究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遗产旅游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10年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了核心刊物群,但尚未拥有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在研究机构上以北京、广州、南京等大城市和遗产资源集中区域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中国遗产旅游的研究对象趋向多元化,在研究地点上以国内研究为主,且集中在长江中上游、东北等区域,缺乏国际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新方法和手段仍有待加强;在研究主题上,中国遗产旅游关注的问题较为多样,但主要表现为五大内容,即价值属性、旅游发展、产业经济、游客及社区、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2.
Between 2001 and 2011 Chinese authors published over 838,000 articles in SSCI rated journals, second only to auth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Chinese tourism academics lagged behind their counterparts in obtaining such publications, with only 157 papers in the Thomson Reuters SSCI listing for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s of Chinese authored publica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access to SSCI ranked publications is important for Chinese tourism academics because (a) it helps inform the world of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tourism, (b) it is a recognition of the standards of Chinese research and a means of improving Chinese research and (c) it provides a motive fo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ese researchers and their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13.
This is a response to the rejoinder by Tolkach (2018) to Luo and Zhai's (2017) paper (“I will never go to Hong Kong again” How the secondary crisis communication of “Occupy Central” on Weibo shifted to a tourism boycott). The authors recognize Tolkach's suggestion on academic debates but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to his arguments. Thus, further clarification is provided to Tolkach's two main concerns: the impact of Occupy Central on Hong Kong tourism and sentiment analysis of censored material. This response emphasizes that Luo and Zhai primarily discussed the secondary crisis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emotions that arose in the Chinese social media over the events in Hong Kong, and not the events themselves. Additionally this rejoinder provides more information on Tourism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the environment of Chinese social media, and academic research progress in mainland China. It also advocates an “empathetic understanding” in cross-cultural academic dialogue.  相似文献   

14.
杨红  Paul Brunt 《旅游学刊》2011,26(1):89-95
本文以2000~2010年期间在11种国际权威旅游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国旅游研究的196篇文献为样本,从年度载文量、文献作者国家和地区分布、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旅游的关注增多,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语言障碍、研究规范的缺失,以及在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上与国际旅游研究存在较大差异等原因,国内很多的研究成果仍然无法充分展现给外界,学术交流虽然有很大的增进,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numerous tourism-related articles have been published by authors affiliated with Asian universities, operationalized here as the “Asian Wave,” little research effort has focused on examining such authorship. Adopting a publication counting method, this study analyzes articles published in four top tourism journals from 1999–2008 that are either Asia-focused or co-authored by researchers from Asian universiti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both Asian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Asia-related contributions have increased over time,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few inter-Asia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in the past decade. A discussion of the Asian Wave and suggestions for its further growth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6.
雷超 《旅游学刊》2013,(12):81-89
最近几年, 中国人跨境购物的热情持续高涨, 但国内却鲜有学者关注跨境购物这一现象。文章采用情景实验的方法, 以广东消费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在粤港两地不同购买地市场环境下, 产品外部属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购买地这一因素对于消费者购买搜索和体验产品的决策影响十分有限, 消费者并没有对粤港两地市场产生明显偏好。对于体验产品而言, 消费者对西方外国品牌的购买意愿高于国内品牌, 且这种偏好不会受到价格和购买地的影响。对于搜索产品而言, 价格与品牌原产国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backpacker market in Hong Kong, in terms of profile, motivation, preferences, and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is market to help in marketing and promoting services and products that meet backpackers’ needs as part of expanding Hong Kong’s target market. Currently, Hong Kong relies on tourists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recent reports reveal the issue of social conflicts between mainland tourists and Hong Kong residents. Based on a survey of backpackers in youth hostels and hiking trails in Hong Kong,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backpackers are pushed by the search for new ideas and pulled by the uniquefood culture of Hong Kong, preferring to experience such a unique food culture in a traditional setting. Moreover,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spend on international brands in Hong Kong as part of promoting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