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旅游智库建设正面临着最好的时代机遇.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智库建设.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如何建设新型智库做出明确的部署.2015年10月29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强调“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另一方面,从旅游业实践来说,也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系统地回答,旅游智库具有广阔的作为空间.  相似文献   

2.
“智囊/智库”(think tank)是应用学科领域活跃于“理论与实践”界面之间、性质独特的知识中介(knowledge broker),其作用主要是为政府机构或决策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在身份或关系隶属方面,“智库”表现出诸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国际间(或国际区域间)“非政府组织”的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国家政府组织但独立运作的“非营利”研究/咨询机构、企业或集团内部组建的研发机构、完全独立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政策咨询机构,以及由政府部门主管(或完全隶属于大学)的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院等等.  相似文献   

3.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2015年10月,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旅游新型智库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旅游智库作为专业型智库,随着中国智库的壮大逐步成长,前景可期.港澳旅游事务智库作为更专业更精准的智库,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近年来内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内地与港澳旅游的深度合作,已受到广泛重视.建设涉港澳旅游事务智库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路径等是推进涉港澳旅游事务智库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厘清相关要素,才能从根上明确涉港澳旅游事务智库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现代智库迄今已有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4全球智库报告》,目前全球182个国家共拥有6681家智库.这些智库在推动各国与地区政府的决策科学化、公共政策的完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我国的旅游智库发展起步较晚.国外智库的成功发展经验对于我国旅游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智库的核心任务是影响公共政策 智库是长期从事与公共政策相关的研究与倡导工作的组织,被誉为“弥合知识与权力之间鸿沟的桥梁”.二战以来,现代意义上的智库蓬勃发展,在各国内政外交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美国为例,智库凭借专业的分析研判、与政界的紧密联系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左右着该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决策,被视为继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后的“第四部门”.  相似文献   

7.
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进福 《旅游学刊》2004,19(5):82-91
20世纪30年代以来,旅游社会学研究逐渐成为了一个旅游学与社会学交叉且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领域,研究成果颇丰。文章综合考察了欧美英语国家旅游社会学文献,对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进行大胆梳理,把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即(1)早期的起源阶段(“二战”以前);(2)过渡时期(“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3)形成和发展时期(20世纪70~80年代);(4)系统经验研究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认为,尽管学科地位仍受质疑,但随着旅游社会学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对象的明晰、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方法的成熟,旅游社会学研究进入了系统经验研究阶段,旅游社会学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毋庸置疑,旅游社会学作为广为接受的独立学科分支也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由于政策推动及内部旅游需求增加而成长快速,从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人力资源培养的问题也迫在眉睫.本研究以台湾地区为例,检视台湾当局旅游发展政策的转变及其对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1)台湾旅游政策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教化转为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及产业升级为取向;(2)台湾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培养是由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成形,以市场规范和国际服务品质为主要考量.建议未来台湾的旅游人力资本发展策略不应只局限于高品质的旅游人力培育,而应重视辅导一级产业人员转型及对小型企业的扶植.  相似文献   

9.
英文文献的旅游族群性研究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自1984年皮埃尔·范登伯格(Pierre L.van den Berghe)与查利斯·凯斯(Charles F.Keyes)做出“民族旅游可以促发族群性的再创造”这一论断以来,有大量个案研究证实或补充了这一观点.20世纪90年代是旅游族群性研究的黄金岁月,有至少3本论文集和2篇综述面世,它们分别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研究水平.21世纪伊始,相关的案例研究呈现出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倾向,如东道主在族群性建构中的“共谋”现象.总体上,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可从文化差异、“主-客”互动关系、族群认同的建构这三方面来考察,运用典型案例剖析法而非文献列举法来达到见树亦见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可归纳出国外旅游族群性研究的五大方向:基于“主-客”互动关系的族群性研究、基于文化认同的族群性建构研究、基于族群关系的族群性研究、基于外部依赖的族群性研究、基于民族主义的族群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旅游作为人类学课题的合法性的确立是相对比较近期的发展——以在20世纪70年代瓦伦·史密斯(Valene Smith)编著的《东道主和客人:旅游人类学》(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一书为基石.当下,拥有理论和应用双重研究方向的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中发展最快的支系之一.旅游研究包含有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应用视角.通过探索深层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对策,旅游研究为减轻贫困这一旅游发展的初衷(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已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一个热点.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更让我国的智库建设进一步升温,很多人据此认为中国智库的春天即将到来.那么,我国旅游行业的智库现状究竟如何?正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旅游智库群呢?  相似文献   

12.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后,智库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当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旅游业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二元融合的新型旅游智库.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与发展:一个分析框架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50年代后半个多世纪的旅游研究是建立在发展话语体系之中的,在理论化的前沿,发展成为解释旅游现象的指导性概念;在实践中和学术界,旅游代表了获得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发展思想影响下,对旅游的研究相应地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早期研究、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的旅游影响研究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发展的分析研究3个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在各个时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贡献着自己的思想,使旅游与发展的分析框架逐步形成,并成为当代多数旅游研究无论研究尺度大小和方法异同都脱离不了的共同范式.这一范式是对旅游现象和发展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对旅游研究的状况进行认识和把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关于"东南互保"的研究.治近代史者大多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20世纪80年代后,学者对"东南互保"的合理性与积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相对客观、全面评析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因此,关于"东南互保"研究的回顾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关于这一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部填补旅游史空缺的专著——评《世界旅游发展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必虎 《旅游学刊》2006,21(6):96-96
中国旅游出版社于2006年4月出版了由彭顺生先生撰写的<世界旅游发展史>.该书史料翔实,视角独特,分析问题精辟,颇具创新价值和特色. (一)填补空缺,特色颇多 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大众旅游产生以来,伴随着世界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学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对旅游史,尤其是世界旅游史的研究似嫌不够.这可从国内外尚无一本系统阐述世界旅游发展进程的旅游史专著问世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地营销研究中几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目的地营销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早是对目的地形象的关注,真正以"目的地营销"为主题的研究主要兴起于2000年以后.  相似文献   

17.
正一、"新旅游者"是一种现实存在笔者一贯认为,旅游业在根本上是需求推动型产业,旅游者需求与行为研究是旅游学的基础,应当予以优先关注。当然,旅游者研究是多元的、复杂的,后现代主义抑或其他主义只是一种认识工具而已。20世纪90年代中期,读克里斯·库珀(Chris Cooper)等的《旅游学原理与实践》(Tourism:Principles and Practice),其中的一句话令我难以忘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70年代段义孚等人本主义地理研究者重新将"地方"引入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以来,地理学者即开始探讨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系以及地方之于人的文化意义.地方感、地方认同、地方依恋、地方依赖等概念均受到大量关注.处于全球化中心的城市一直都是研究的焦点,学术界关于地方与全球的讨论则一直延续至今.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指出,在全球化技术推进的社会背景下,城市日益成为"无意义的地方",传统的基于地方的社会关系呈现"去地方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迈巴赫(Maybach),这个专攻顶级豪华汽车生产的奢华品牌首创于20世纪20年代。破誉为"设计之王"的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不但是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三位主要创始人之一,更是世界首辆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发明者之一。1919年,难舍汽车梦想的威廉,迈巴赫与其子卡尔·迈巴赫(carl maybach)共同缔造了"迈巴赫"这一传奇品牌——款象征着完美和昂贵的轿车。迈巴赫是汽  相似文献   

20.
李刚 《旅游学刊》2016,(3):11-13
通过建立统计或数学模型对旅游现象尤其是旅游需求进行科学分析或预测是旅游学研究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分支之一.在各类建模分析中,旅游需求建模是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的一个研究领域.最早的文献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因此,本文集中探讨旅游需求建模研究的发展及对统计数据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