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式,它区别于传统模式的实训室,更加侧重于真实性、生产性、教学性。这种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大力建设将有助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2.
酒店管理专业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专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也成为了高校的重要培养目标,让酒店专业学生尽早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并在毕业后敢于创业也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本文把本科生在校内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与毕业后自己创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构建新的课程教育内容、项目驱动体系、跟踪评价团队和校企深度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高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进而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北海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获得"2018年度广西自治区酒店管理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根据泛北部湾地区酒店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把课程教学改革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将  相似文献   

4.
目前,酒店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酒店管理专业传统的理论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酒店行业发展的需求,许多院校通过加强与酒店企业的合作与酒店企业共同进行专业建设,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实习机制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习机制的诸多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现实国情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建设一种完善的校企合作实习机制,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5.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在建设江苏省示范院校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围绕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采取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岗位能力的培养,以提高酒店服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为重点,坚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则,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条件、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旅游专业群共享型实训基地是集教学、培训、生产服务和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训练基地。对现有典型校内实体酒店的管理模式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取长补短,以项目导向为抓手,提升基地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可加强旅游专业群共享型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为处于黄金发展期的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实训基地建设是旅游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本文从实训基地的含义、任务、类型 ,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 ,建设实训基地的措施 ,实训基地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通过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旅游院校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旅游院校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职业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展示教学成果的舞台,基本上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想在职业技能竞赛中独占鳌头。以赛促教、以赛促训的目的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很多专业课程基于职业技能竞赛都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在职业技能竞赛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现代物流技能竞赛也不例外,现代物流技能竞赛也推动了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借助现代物流技能竞赛这个平台,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在公众面前进行展示。为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改革,文章就是在职业技能竞赛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从现代物流技能大赛与仓储管理教学融合的要点分析,提出课程改革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章主要从职业能力的角度,分析职业能力视角下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特征及现状,从而提出建设基于职业能力类型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深度发展的重要结构性调整。国家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和企业开展了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既有助于破解职业教育培养困境,又有利于提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本文在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近年来探索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并探索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之前相比较,获得了巨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这就使得旅游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十分迅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行业在近几年来的发展越来越普遍。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培养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较,其不仅重视理论教育的学术性,而且还在教育的过程中强调教育的实践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本文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所以本文就以供需侧为视角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希望通过的阐述可以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促进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校企资源深度融合模式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办学服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资源深度融合是期利用酒店行业资源为该专业办学提供行业实用资源,从而培养出适应酒店行业需要的高端酒店管理技术技能人才,达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从专业定位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特色课程的打造、双师型教师共同培养、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渗透企业管理理念,建立企业酒店管理学院的模式,以此顺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职类学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有自身的优势特点。且日常教学指导期间涉及到实践教学的类目也相对较多,围绕市场化发展背景对职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突显自身的职业特质,做好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帮助学生在校内获得旅游酒店管理的相关技能,为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实训教学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实训基地建设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本文将从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入手,结合当前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三明治"模式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工作能力,也在于其有助于实现院校与企业育人用人的相对均衡。国内不少职业院校经过历年探索,已经积累起不少借助现代学徒制创新职教人才培养的实践化经验,给新时期酒店管理专业运用"三明治"模式培育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新形势下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运用"三明治"模式不仅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优化教育机制设置,也需要充分尊重企业意愿,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略,同时引入企业专业人才,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6.
酒店管理在我国是一门新兴专业,短短20年的时间,它伴随着旅游业兴起而发展。由于该专业在国内尚属全新的专业,因而给予专业的创办以较大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不同的办学模式。广州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16年历史,每年招收学生近两百人,分为本科、专科与成人教育三个层次。10多年来,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最早选择了高等职业教育道路,并努力探索与实践,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方面形成自己特点,也有不少经验与教训。一、酒店管理教育模式选择新办专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模式与道路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在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提出特色专业群建设意义和思路,以酒店管理特色专业群为例,通过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从课程体系、教学实训、校企合作、与产业集群合作研发等方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专业群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深度交融,才能为酒店行业培养出符合酒店业实际需求的人才,才能促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的问题,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校企深度融合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酒店行业的本身特点需要既懂理论又精于实践的管理人才.校企联合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已经在酒店管理专业推广.但是,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不同的能力侧重.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上应该有共性,更要有个性.从专业定位,教学体系和评价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上应用之异,以期对酒店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发展,高校也愈发重视学生教育培养中的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知识是没有办法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社会实践的方式能够更好帮助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能够快速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酒店实习就是高校与酒店签订的一种实习协议,旨在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酒店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教学环节,因为酒店实习能够帮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酒店管理相结合,知行合一。本文主要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的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