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振华 《西部旅游》2023,(18):45-47
<正>文章根据百度指数平台的相关数据,获取2015—2021年辽宁省长海县旅游网络关注度搜索指数,通过季节性强度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对长海县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海县旅游网络关注度在年际上逐渐下降,季节性差异较大;长海县旅游网络关注度在全国省际范围内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省市位序发生跳跃现象,集聚程度低。  相似文献   

2.
以恩施市为例,运用百度指数对其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访问端以及人群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用户空闲时间以及季节是影响恩施网络关注度的关键因素;客源地经济水平的发展、距离、游客的经济能力对关注度有叠加的影响;游客更倾向于自主旅行以及通过手机端来查询相关旅游信息;中、老年群体是恩施旅游的主要关注人群,性别上的男女差异对关注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以及推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中国冰雪旅游迎来快速发展的时代契机,冰雪运动在全国广泛普及,冰雪旅游大众关注度迅速提升。本文以中国四大滑雪场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新浪微博2015—2021年滑雪旅游网络数据,构建滑雪旅游网络关注度评估系统,定量评估疫情前后中国滑雪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全国滑雪旅游网络关注度自2017年迅速提升、季节性特征明显、崇礼-北京领先全国,关注度空间结构由“局部多中心”转变为“组团式”集群化发展,高关注度滑雪场在崇礼-北京与吉林聚集;(2)疫情前后中国滑雪旅游网络关注度表现出滑雪旺季时长缩短、关注度迅速下降、新疆和吉林复苏显著、滑雪大区率先关注等特点;(3)后疫情时期叠加冬奥效应将成为影响滑雪旅游关注度复苏的热点事件,崇礼-北京、东北、西北将成为滑雪旅游率先复苏的热点区域,短期接待服务将成为助力产业复苏的投资热点,提供针对性的配套服务将成为滑雪场服务水平优化提升的热点方向;(4)提出开创全国冰雪旅游大发展新局面,构建以崇礼-北京为中心、以东北和西北为两翼的中国滑雪旅游“雁阵”发展格局,优先推出新疆、河北、黑龙江的定向政策,增强滑雪旅游短期接待能力,提供针对性配套服务等复苏对策。研究结论将为后疫情时期,促进滑雪旅游快速复苏提供科技支撑及决策依据,并为中国冰雪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百度检索量指标,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海岸带A级旅游景区百度关注度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探索海岸带旅游景区网络软实力的差异及其与旅游景区实体建设的关系。结果表明:(1)整体呈现“双核并进”格局并在江浙沪形成“众星捧月”态势。低、较低关注度旅游景区占比高达95%且低值连绵分布状态明显,高关注度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和渤海湾。(2)空间关联类型以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仅以渤海湾和江浙沪为中心形成双核集聚态势。高低集聚数量少且主要在高高集聚区附近,体现出局部的极化效应。(3)与实体旅游经济对比,两者吻合度整体较高,但百度关注度下的集聚能力更强且局部核心区有明显收缩,反映网络空间的极化与倍增效应。与新冠肺炎疫情前相比,近期多数旅游景区进行网络化转型且注重运营水平的提升,渤海湾和长江入海口旅游景区表现突出,辽宁省东部与福建省次之,其他地区效应不明显。(4)从影响因素看,实体建设水平与短视频推广是核心影响因素,游客评价与舆论扩散的耦合效应有较大影响,而交通、通讯、区位等基础因子则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公益旅游的迅猛发展及其所蕴含的种种矛盾使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境外公益旅游的研究热点、知识基础、研究力量等知识进化的属性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境外公益旅游研究在经历了起步阶段、理性探索阶段后,现处于研究拓展阶段,其研究热点呈现出由单纯的动机和影响研究向主客关系、推动机制、项目效果评估等多角度复合研究转变的趋势;(2)涉及内涵研究、旅游影响、文化交流与冲突、项目评估等主题的12篇文献对公益旅游领域的知识演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3)公益旅游领域的研究人员之间存在多个小组合作关系,其中以McGehee和Wearing为核心的合作网络较为稳定,但小组之间的协作与知识流动较少;(4)公益旅游领域的研究力量集中在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其中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各地区、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6.
基于共现聚类分析的西藏入境旅游热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博客作为新型网络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为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源.文章综合运用高频名词共现法、聚类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外国游客撰写的关于西藏的英文博客中的高频事物名词和地域名词.结论显示,外国游客的西藏旅游事物热点分为五大类: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雪域高原风光、旅行服务与过程、气候关注、西藏开放程度,这表明他们不仅关注旅游吸引物资源,而且注重旅游本身的体验过程;其次,西藏入境旅游热点地域分布和外国游客对西藏区域内地域的关注度不均衡,藏东、藏东北和藏北地区获得的关注度总体较高,与其他地域的联系更为密切,而藏西和藏南地区关注度偏低,且与其他地域关系较弱;而与区域外地域的联系上,西藏仅与北京、青海、四川和尼泊尔之间存在较强联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构成上海历史街区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包含官方宣传意图的官方宣传文本以及反映游客实际偏好的网络游记文本,利用计算机共现处理平台在统计各历史文化风貌区关注次数与共现次数等多重指标的基础上,探寻官方与游客的关注偏好及共现偏好差异所在.研究结果表明:(1)官方与游客的关注度及共现效应存在显著关联性,即关注度较高、关注偏好较强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其共现偏好及共现效应也较为显著;(2)满足触摸街区历史记忆、感知街区人文内涵是游客造访历史街区的核心动机;(3)重视街区建筑与人文生态的环境保护,实现景点联合宣传的带动效应,是官方宣传核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地精准把握乡村性特征,能有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南京市世凹桃源村、大山村和漆桥村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刻画了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表征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乡村性表征的核心范畴包括乡村物质环境、社会行为和精神文化。旅游发展前的表征与农业密切相关,旅游发展后,旅游特征强化。时间演化方面,不同案例地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和变化方向具有差异,世凹村和漆桥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下降态势,而大山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增长趋势。物质环境和社会行为维度呈现降低趋势,而精神文化方面的感知明显增强。空间演化方面,物质环境维度的乡村性表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小集聚、大分散”为特征,社会行为维度的乡村性表征表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特征,精神文化维度的乡村性表征具有“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在旅游发展后,乡村性表征空间格局均呈现更为集聚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江西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对江西省11个市(1997-2006年)国内、国际旅游收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西省各市的国内、国际旅游经济相对差异的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但绝对差异的变化有所不同,国内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国际绝时差异表现不明显.为进一步揭示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借用位序一规模分布理论研究该省的旅游规模规律,发现江西省各城市的国内、国际旅游规模符合住序规模分布,国内旅游规模由集中向分散均衡转变,国际旅游规模呈首位分布发展,但有集中发展的趋势.此外从影响江西旅游差异和规模的因素出发,提出了江西省各城市今后的旅游发展政策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瑾 《旅游学刊》2008,23(6):30-35
本文研究了1986年至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情况,并对两类入境旅游集中的典型地区的旅游发展路径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中国入境旅游在总体趋于分散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两个明显的集聚现象.第一,长期以来入境旅游在传统旅游热点地区高度集聚;第二,云南成长为新的集聚中心.对于前者的解释是,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较高的知名度使传统旅游热点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进入了一个动态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后者的解释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差异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云南旅游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水平陷阱"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惊人一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