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7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坤 《特区经济》2011,(9):302-304
本来是日常生活中的调侃语,可如今"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新词汇却被赋予了新含义。这些网络新词汇看似玩笑,却实实在在反映了当前物价持续上涨的严峻现实。本文主要通过对从"蒜你狠"到"蒜你贱"原因进行分析,突出农协的作用,进而指出目前我国发展农协的制约瓶颈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对三江平原植被进行景观异质性分析,把三江平原植被景观划分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无植被用地6种景观类型,借助FRAGSTATS景观指数计算软件,根据研究区域特征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1594,优势度指数为5.4921,聚集度指数为57.6631,表明三江平原植被景观异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生态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互相促进、彼此制约、相辅相成.加强赫哲族聚居地生态建设,加大三江平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科技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改善民生,成为实现赫哲族聚居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农区耕地利用形态转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耕地利用转型是农业发展转型和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现代化农区耕地利用形态转型的一般特征,可以为区域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IS平台,结合耕地利用动态度、区域差异指数、耕地景观格局变化表征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垦区建三江管理局1976~2014年耕地利用形态变化规律。[结果](1)建三江垦区耕地利用可以划分为4种典型形态:耕地散布态、耕地密布态、耕地连布态和耕地满布态,耕地形态转型经历了旱地拓张期(1976~1986年)、水田萌发期(1986~1996年)、水田拓张期(1996~2006年)和旱—水转换期(2006~2014年);(2)旱地拓张期,垦殖率由18.55%猛增至45.96%,旱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由18.55%升至44.34%,旱地景观格局集聚度不断提升,水田"零星"镶嵌于研究区内;(3)水田萌发期耕地总量稳中有升,水田面积小幅增加,占耕地面积比重由3.53%提升至6.63%,水田景观破碎度较高;(4)水田拓张期垦殖率基本稳定,新增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沼泽地)、草地、林地的垦殖以及旱地转化,水田种植优势明显增强,景观集聚度升高;(5)旱—水转换期,水田比重由29.48%上升至80.90%,主要表现为耕地内部旱地—水田的转变。水田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骤然上升,水田逐渐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逐渐由"破碎化"转向"聚集化"。(6)气候变暖、地貌适宜、经济效益是该区域耕地利用转型的重要原因,但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发展水平、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得耕地利用转型具有区域差异性。[结论]黑龙江省垦区建三江分局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其耕地利用经历了面积逐渐扩展、结构不断调整的形态转型,其本质是农业生产投入规模和强度的提升。耕地利用形态转型规律可以为区域耕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物质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动植物栖息地、教育休闲旅游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功能。三江平原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经过几十年的开垦,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尽管近些年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了大面积的排水开垦,但三江平原湿地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蓄水、调洪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价值,同时三江平原湿地对调节当地的气候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湿地生态系统破坏较为严重,生态服务功能日趋降低,所以保护湿地,恢复湿地,进行湿地生态功能的调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分析三江平原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及减少未来粮食安全风险具有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1988—2018年三江平原水稻产量、气象观测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利用经济学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统计学方法Lasso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三江平原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 (1)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单位面积增产效应比较明显,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具有负效应。(2)在自然因素方面,生长季内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对水稻产量有正向影响,生长季内总降水量和平均日相对湿度对水稻产量有负向影响。结论 为水稻生产提供政策建议: 可以通过合理施肥、加大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来提升水稻产量。同时,适当人工增加光照时间和加强冻害防治对提高水稻产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会计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而会计人员的行为贯穿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始终,本文主要讨论了哪些因素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是否会影响会计信息,如何影响,影响的程度。通过这样的分析试图得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简媜的散文集《女儿红》的主色调是红色,这是女性生命特有的色彩,三种深浅不同的红象征着女性的三种生存状态。这本散文集有着女性独有的“水”的智慧———柔弱且刚强。作者以一种充满激情的理智描写了一群平凡的“水质”女子,探讨了她们的生存与情欲,表面沉静,内心却孕育了巨大的隐痛与激情。  相似文献   
9.
张謇农工商一体化的构想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为了救国富民,针对中国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提出了农工商一体化的构想,其核心是“棉铁主义”,立足点在“棉”上,通过“棉”与“纺”,把“农”与“工”与“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张氏“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一一付诸实践,将原先闭塞、落后、贫穷的南通建成了开放、进步、富裕的“模范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获得了中外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0.
王培华 《中国农史》2005,24(3):29-35
清嘉庆时,唐鉴编写并刊刻了《畿辅水利备览》。咸丰元年至三年(1851~1853)他两次向咸丰帝陈述其发展畿辅水利的思想主张,并把刻本进奏给朝廷。唐鉴认为,发展直隶水利,只应开垦直隶水田,不必深究河道问题,并论述了如何开展畿辅水利营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唐鉴关心畿辅水利,既是他的学识和经历使然,又有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与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