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11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55篇
经济学   79篇
综合类   23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35篇
农业经济   72篇
经济概况   3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美、德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集体农业服务体系和私人农业服务体系。公司+农场、公司+农户以及合作供销是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种形式。德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成功发展,尤其是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分权型组织组成,通过立法和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政府在服务体系中起了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和服务形式与美、德十分相似,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却有一定差异,美国和德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经验对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份分析的江苏省各市区经济发展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15项适当的主要经济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12.0数据处理,对江苏省13个市(区)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各地区的综合得分以及排名评价了江苏各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指出了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挖掘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理邻近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孝斌  李福刚 《经济地理》2007,27(4):543-546,552
由于隐性知识需要直接交流的特性与创新的背景依赖,邻近性在创新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知识流动和集体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地理邻近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地理邻近是"距离产生美",太多或太少的地理邻近都不利于集体学习和区域创新,地理邻近与其它类型的邻近之间相互促进,并可以相互替代。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出生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出生缺陷仅仅靠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还不够,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是有效探讨出生缺陷病因和预防的唯一出路。利用北京大学人口环境健康组调查数据,分类了能够在地理空间上归属的出生缺陷风险因素,将这些因素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不适宜的风险因子与出生缺陷统计因果之间的研究。探讨了空间分析技术在出生缺陷的地理风险因子研究的一般步骤与关键技术,为出生缺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中地理势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勤业  吴绍洪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03,23(4):441-444,456
从区域发展的各个主要相关要素,初步探讨区域发展的地理势能。把地理区域作为一个系统,当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区域在地理位置、区际差异、区域结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所显示出发展的综合优势即是该区域在这一系统中的地理势能。这种地理势能的大小受自然环境基础的深刻影响,并可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转化。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比优势的态势为地理位置势能。地理位置和区位在自然条件上的势能促使其获得政策上的势能,并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形成。地域间环境条件、生态功能、产业优势的潜在影响力为地理区际势能,如各种环境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合理匹配的所谓地理地带性规律,决定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区际的差异还体现在区域发展的历史过程上,历史悠久的区域往往具有较高的地理区际势能。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影响力为区域结构势能。环境质量势能是环境质量对于区域发展优势的态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大大减弱了区域环境质量势能。地理势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势能转化的动力来源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产业聚集与纵向分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婧  丁盈 《技术经济》2007,26(4):37-43
探讨中国的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与纵向分离程度的关系。利用整理所得的产业区域资料,发现产业集聚中心的纵向分离程度,比产业集聚中心外的区域的纵向分离程度要高;而比较地理集中的产业,其产业聚集中心内外纵向分工程度的差异水平,高于整体制造业与地理不集中产业的差异水平。同时也发现,当产业地理集中度随着邻近同产业、相关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而提高时,纵向分离程度也会随着提高。实证的结果进一步论证了,产业的地理集中,可以降低厂商在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交易效率与产业纵向分离程度。  相似文献   
7.
黄礼彬 《价值工程》2014,(16):294-29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地理标志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各国均在法律层面对地理标志予以保护,并采用不同的立法模式。我国表现为结合运用《商标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来保护地理标志。但从实践来看,此种方式尚存在缺陷。在最新修订的《商标法》中也没有提出将地理标志区分于其他标志而给予针对性的规定。为了进一步发挥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经济价值,我国应当给予地理标志更大力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张琦 《价值工程》2015,(4):193-194
驻马店拥有丰富的地名人文资源,如何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一直是当地政府思考的重要问题。受地名与商品或服务结合情况的影响,驻马店在进行地名文化品牌的开发与利用时,应该根据不同地名人文资源的性质,规范地名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精确测度村级多维贫困以及划分贫困类型,是当前提高贫困识别精准度,进一步推进农村精准脱贫的战略需求。[方法]文章基于重庆市1 919个市级贫困村的调研数据,构建地理资本视角下村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多维贫困测度模型、指标贡献度模型和最小方差方法系统揭示了重庆市贫困村多维贫困程度、贫困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重庆市贫困村多维贫困程度呈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状"结构,贫困程度极化特征显著,区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空间分布上,贫困村多维贫困程度呈从渝东北、渝东南分别向渝西地区逐渐减轻的特征,贫困村多维贫困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2)重庆市贫困村贫困类型主要分为单资本缺失型、双资本缺失型、三资本缺失型、四资本缺失型4个类型,其占比分别为9.07%、20.27%、66.91%、3.75%,三资本缺失型是最主要的贫困类型。[结论]重庆市贫困村致贫因素复杂多样,需要根据各自的贫困特征,因地制宜地开展差别化的帮扶工作。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力争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地理标志资源的现状及其可地理标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地大物博、生态环境良好,地理标志资源存量丰富,目前其利用状况和相关法律保护现状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但并非所有的资源都可以作为地理标志资源,因此,便涉及到资源的可地理标志性问题。可标志性的标准或者可以说唯一的标准是要看公众是否认为使用该标记的商品只来源于标记所指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