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财政金融   397篇
工业经济   223篇
计划管理   700篇
经济学   651篇
综合类   443篇
运输经济   31篇
旅游经济   27篇
贸易经济   405篇
农业经济   231篇
经济概况   54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当前,“90后”正逐渐进入职场,成为企业主力军,同时,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也已成为新生代员工的主流职业发展倾向。那么,新生代员工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是否有利于促进其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呢?为此,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基于251份有效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对成就需要、创造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成就需要在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与创造力间起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强化成就需要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组织支持感强化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通过成就需要对创造力的间接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较高比例新生代员工的企业,管理实践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参考Antrs et al(2012)方法,利用中国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测度30个省份17个细分行业的产业链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服务外包对延伸产业链长度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从整体上看,服务外包对我国产业链长度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服务外包每提高10%,可以促进我国产业链长度提升062%。第二,从细分类型的服务外包看,交通仓储外包对产业链长度延伸的促进作用最大。第三,分地区研究发现,服务外包对中部地区产业链长度提升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最小。第四,分行业后发现,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长度均有提升作用,但是对服务业促进作用是制造业的近2.7倍。  相似文献   
993.
指出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高等数学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目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要求的“五个一流”出发,探讨了高职高专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王倩  齐玮 《海南金融》2007,(12):58-61,65
本文研究了新兴市场环境下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潜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抽取了三家中型寿险公司1998-2004年的数据,就寿险潜在需求、偿付压力期、产品结构、资本金等影响因素与偿付能力分别作了回归分析,试图给出整体因素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效果,并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对偿付能力的监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5.
信息时代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虚拟企业的产生背景,并介绍了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功能优势,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在新经济形式下对企业进行改造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96.
浅谈我国公路货运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祺  吴隽  胡冠月  贺宁 《物流科技》2006,29(8):19-22
公路货运是我国交通货物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公路货运的现代化是我国逐步实现交通强国和运输大国的基础。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公路货运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作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7.
How Network Strategies and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Evolve in Asia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network strategies and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in emerging economies in Asia by identifying a realistic, intermediate phase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phases of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suggested by Peng (2003). Focusing on the intermediate phase, we advance two arguments based on network strength and network content. First, in terms of network strength, we leverage earlier insights that networks can be classified as strong ties and weak ties. Consequently, we suggest that as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unfold, strong-tie-based networks, instead of being phased out, are being transformed into weak-ties-based networks. Second, from a network content standpoint, we argue that the various scale and scope of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shape the content of different networks which focus on business-to-government (B2G) ties and business-to-business (B2B) relationships. Our propositions delineate how different transitions of political and legal institutions affect the evolution of B2G and B2B networks. Overall, we suggest that networks not only differ in strength but also in content, and that their evolution is driven b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governing B2G and B2B relationships. Mike W. Peng (Ph.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s a professor of global strategy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where he holds the university's first ever Provost's Distinguished Research Professorship. He was former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Fisher College of Busines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He is the author of nearly 40 scholarly articles and three books, including, most recently, Global Strategy (2006). He has served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AMJ, AMR, JIBS, and SMJ, and acted as a guest editor for JIBS and JMS. He is the first elected officer of the Global Strategy Interest Group at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 This is his fifth contribution to APJM. Jessie Qi Zhou is a Ph.D. candidat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t the Fisher College of Busines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interest includes strategy in emerging economies, network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Her main theoretical interest is institutional theory, with a focus on how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ffects MNE strategi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rms' strategic choices across countrie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is also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her. Her work has been presented a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d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ferences.  相似文献   
998.
应用层次分析法原理,在分析和研究东道国纳税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依据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经营地点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为跨国公司纳税筹划中国外投资地点的优化决策,提供一种可适用的数学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日本农业税制演变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肖普建议”为蓝本的税制改革使日本彻底完成分税制改革,传统农业税制相继并入所得税、商品税及财产税,形成现代城乡统一税制。日本农业税制演变是工业化基础上的政府导向型淡出模式,反映了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取向及制度设计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与资本有效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崎 《新金融》2006,(4):35-38
监管资本套利作为巴塞尔协议的一个未曾预料的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它在为银行创造价值的同时,却可能破坏资本充足性要求作为一个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本文使用银行资本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巴塞尔协议下监管资本套利产生的原因、主要形式及其影响,并就如何降低监管资本套利,提高资本监管的效率,以及对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进行有效配置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