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7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阶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广义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负责,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在变成世界潮流,是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最近的一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2.
组织为什么要对社会负责任?如何对社会负责任?ISO26000的发布对这些社会责任领域长期争论的问题进行了统一的回答。本文是难得一见的深入分析ISO26000之作。作者独辟蹊径地从ISO26000所回答的五大问题入手,对ISO26000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独到的剖析。作者对社会责任领域五个重大问题的条分缕析,让我们窥见到ISO26000的总体内容及该标准对组织提供社会责任指南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43.
11月13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08年全球500强前100名企业的社会责任排名。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三家中国企业人围,分别排名第55位、84位$D87位。这是《财富》杂志自2004年起连续第五年推出全球500强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单。透视榜单,了解标准,对于了解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最新发展趋势,促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深入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4.
2007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创新"名列第二届"中国管理学院奖"十大获奖企业之列。4年后的今天,作者作为国家电网公司2007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主创和亲历者,回忆和分析了此份报告的总体框架、创新点,总结了其历史贡献,作者认为,国网2006年报告所提出的企业责任模型,是我国原创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起点,正是这一模型推动了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的不断创新和理论的不断圆熟。王敏(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时任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主任)对此评价道:模型的12个责任、48个字,必将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理念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45.
本刊从2008年起,即全程跟踪、报道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在省级公司、市级公司、县级公司的三级试点工作的推进。2010年,作者在本专栏连续发表了3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则以国家电网公司的“责任根植基层”模式为例,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在特大型企业如何将社会责任理念和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根植于基层。  相似文献   
46.
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与途径从两份报告所披露的履行社会责任方式,国家电网在公开承诺方面,除了国内外,还应该考虑对国际层面的承诺。两份报告都显示了对利益相关方期望的关注和回应,并都建立了一定的沟通机制,在全员培训方面也都有较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47.
近期,在渤海漏油事故迟迟得不到妥善处理的情况下,人们再一次将视野转向了企业社会责任,许多人纷纷指责康菲公司没有承担起它对中国公众应担的社会责任。9月30日,作者就如何看待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渤海漏油事故等接受了《中国青年报》的专访,但由于篇幅所限,很多观点不能完整表达。事后,作者特向本刊提供完整稿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作者第一次提出警惕企业社会责任的异化和倒退问题,对于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今天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前言:社会责任报告的核心目的是如实披露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绩效,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增加双方的理解和信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建立在理论上主要是以约翰·艾尔金顿的"三重底线"模型、卡罗尔的"金字塔"模型等社会责任基本思想和利益相关方理论、社会契约理论等社会责任的主流理论为基础。社会责任指标主要来源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国际社会责任相关的标准、指南,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期望要求以及企业已有的管理指标等方面,其主体仍然是企业已有的管理指标。  相似文献   
49.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预期效益,需要统筹考虑电力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实现电力企业的科学发展和高效运营,归根结底又取决于我国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对电力企业的监管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阅读要点: 1、“界定报告内容、质量及界限”及“标准披露框架”是《指南》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