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28篇
经济学   63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39篇
经济概况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   总被引:156,自引:3,他引:156  
劳动力市场城乡间分割 ,在改革之前是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 ,在改革以来则是受到城市利益集团的影响而得以维持。本文利用计划迁移数量决定的计量分析 ,以及北京市就业保护政策的演变实例检验了上述假说。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户籍制度是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保护的制度基础 ,其改革有赖于一系列配套改革的完成。  相似文献   
62.
区域比较优势与农业持续增长的源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在我国每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有1/4以上由农业部门创造。而11亿多人口的衣食之源也仍然是由建立在十几亿亩耕地基础上的农业来满足。作为一个发展速度极其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本世纪前后的几十年中。仍将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部门,其地位不容忽视。为保持农业在90年代的持续增长,农业经济理论和政策工作者已经就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如科技兴农,教育兴农,规模经营和体制改革等方面作了大量探讨,本文则根据我国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讨论其增长的另一主要源泉——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63.
从长期视角评价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昉 《开放导报》2007,70(5):20-26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执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经常性进行的以抑制经济过热为目标的货币政策,以及争论中的以减少贸易顺差为目的的外汇政策为例,讨论了长期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意义。本文尝试为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提供一个长期视角,指出中国的宏观周期问题,主要在于长期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和高储蓄率,以及一系列体制因素导致资本价格偏低,进而形成不善投资。这种倾向在比较优势出现变化端倪的情况下,更容易表现出来。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以有利于解决不善投资造成的结构问题为目标。  相似文献   
64.
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效果的研究比较,并利用我国农村的第一手调查资料检验了发展经济学关于公平与效率问题的主要假说,使用收入基尼系数这个指标并通过工资收入基尼系数和资产收入基尼系数的划分,揭示并论证了“资源重新配置效应”,即随着经济发展过程由农业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会逐步提高,同时也揭示了“做大馅饼的效应”,即由于增长,可供分配的财富增加,从而也可以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由于这两种效应的存在,公平与效率不再是矛盾的双方,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种现象。但这种相辅相成而不对立的关系又完全取决于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65.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我国农业中形成了超小型化经营规模的格局.1986年我国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是9亩,仅为1960年亚洲和非洲若干国家(地区)平均数的14.23%,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我国农业要实现规模经营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的讨论实践中,似乎有一种误解,好象解决了土地经营规模问题,也就解决了农业发展的后劲问题.对此我有几点不同意见.1.农业比较利益低是由规模因素造成的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经济发展,农业份额相对下降是产业结构发展规律的作用结果.农业份额的下降包括农业产值份额和农业  相似文献   
66.
蔡昉 《经济世界》2003,(7):12-15
我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及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体制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都异常迅速,劳动者的流动性增强。在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冲击,部分劳动者在调整中会有所损失。但是,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就业的增长,把失业率压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老百姓的收入就能持续增长,就能化解改革和调整中的冲击,保持社会稳定。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的就业问题比其他国家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因此,扩大就业和治理失业,应成为我国政府各项社会…  相似文献   
67.
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本文比较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失业率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归因于城乡劳动力的流动性、供给特征 ,以及市场分割等因素。农村劳动力在非国有部门就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他们的低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低劳动权益保障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8.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2008年下半年以及2009年就业遭受冲击风险很大。在投资和出口两个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增长大幅减速的情况下,需要扩大内需来弥补。由于用刺激需求的政策手段提高内需,与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有矛盾,因此特别需要通过保持就业稳定、保障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不下降来化解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不利影响,保持内需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69.
过去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最大特点是拥有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而我们现在却在劳动力供给上面临两个转折点:第一个是我们从2004年开始,在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场民工荒不是临时性、周期性的,而是一直持续至今长达10年的招工难。由于劳动力短缺,因此这10年来,中国低端劳动者的工资一直在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70.
遵循农村经济改革的内在联系,确定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内涵及中心的标准应把握这样几点:①是否与农村经济第一步改革具有同等性质和意义;②是否与整个国民经济改革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地位;③是否是经济改革多层次配套的中心;④能否抓住农村经济第一步改革后的最突出问题或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以此判断,把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内涵归结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以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等等,我认为是不确切的。而土地所有制改革则是农村经济第二步改革的中心。一、农村经济第一步改革的实质是所有制的改革农村经济第一步改革的内涵是打破集体经济的“大锅饭”、“大呼隆”,变集中劳动、集中经营、评工记分的旧经营模式为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经营模式。从包干到户的形式本身和实行的结果看,它实际上是一种租赁制,而非承包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