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0篇
工业经济   25篇
计划管理   44篇
经济学   81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6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2004年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看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 果把 2 0 0 2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仅仅看成是宏观经济指标的回升 ,那就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变化。对于一个依然处在快速增长期的经济来说 ,结构变化往往比总量变化更重要。结构变化的引人瞩目之处 ,是出现了一批新的高增长的主导产业。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 ,中  相似文献   
13.
一、小城市房地产开发的价值 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又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因此,有人主张我国城市化应当以大城市、特大城市建设为主。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咀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  相似文献   
14.
现在讨论中国经济的走势,首先需求了解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三年以前在分析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近期撰文指出,要正确处理改革与风险的关系。 第一类是不改革的风险。一是增长跳水的风险。经济增长很可能不是平稳地“下台阶”,而是“跳悬崖”。潜在增长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去十年,改革滞后,国进民退。二是产能过剩的风险。产能过剩将导致企业杠杆率过高,僵尸企业增多。  相似文献   
16.
美债危机是次贷危机的延续,是信心危机的征兆标准普尔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这一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2009年我们曾提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将呈现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即私人部门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危机。政府大规模救市,由"政府高杠杆"替代"私人高杠杆",私人部门债务危机转化为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增长逐季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相似文献   
18.
从增长阶段理解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更透彻地理解当前的形势,深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本刊特邀请著名专家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刘世锦 《浙商》2010,(1):31-31
当中国的GDP低于6%或7%的增速时,大部分企业将会亏损。而发达国家的GDP增长在1%到3%之间是一个常态,但是其企业仍是可以盈利的。  相似文献   
20.
刘世锦 《唐山经济》2009,(10):17-18
我想就应对气候变化、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提高以碳排放生产率为重点的减排战略这个问题谈一点初步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