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0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22.
23.
金融危机形成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外经济学者对金融危机的界定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危机发生的潜在可能性,狭义的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经营失败和倒闭的可能性,广义的金融风险指发生系统性的或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两者的区别在于现实性和可能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金融危机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资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M ishk in(1996)认为金融危机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部门出现的危机,金融危机是金融市场中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问题相当严重时,出现的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瓦解,以致金融市场无法有效地将资金输送给那些拥有最佳投资机会的资金需求者。这种观点强调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不对称信息和市场功能的瘫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金融危机是指对金融市场的严重破坏损害了市场有效发挥功能的能力,对实际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学者一般认为汇率危机、国际收支危机、经常帐户危机和资产负债危机的概念本质上可归结为货币危机。而金融危机作为更广泛的危机概念涵盖了银行危机、股市危机和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等金融部门出现的危机是并发的而...  相似文献   
24.
徐璐  叶光亮 《金融研究》2022,499(1):115-134
本文基于银行存款市场空间竞争模型,探讨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和福利效应,及其与市场竞争政策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尽管能够保障存款人利益,但会降低存款人对银行经营稳健性的要求,使得银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资产从而降低经营稳健性;而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制度通过费率与风险挂钩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同时避免过高政策成本负担,实现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随着市场竞争强化,引入风险差别费率保险制度,在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和增进社会福利方面的效果逐渐增强。模型分析表明,当长期允许机构自由进出市场时,政府强化竞争政策短期可能降低银行的经营稳健性,但长期内高风险银行逐渐退出市场而更有效率的低风险银行进入市场,这种柔性市场退出机制使得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健性增强。因此,在金融市场中强化竞争政策,推行并完善当前市场化的风险差别费率存款保险制度,长期内有助于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提升银行稳健性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海南农村"顶名"贷款发生的原因出发,分析其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风险,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徐璐 《黑河学刊》2009,(3):67-68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必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社会文化的繁荣产生深远影响,生态文明倡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27.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实证研究意义,其次结合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度量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对2008年中国31个主要省份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8.
徐璐 《魅力中国》2011,(3):37-37
网络作为新媒体,“拥有高速度、多媒体、交互性、数据库等诸多传统媒体未曾具有的信息传播上的性能优势”。将这种优势运用于深度报道,符合当下媒介融合趋势,本文从具体的运用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深度报道领域更好地利用网络渠道。  相似文献   
29.
徐璐  毛文彦  张玮洁 《企业导报》2014,(11):100-103
本文在提出分区PM2.5指数和塞尔指数的概念及其一阶分解方法的基础上,将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四个地区的PM2.5空气质量指数差异进行分解,结合四区第二产业的产值及其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四个区域差异大,考虑公平性原则,同时为达到减排的效果,环境税分区税率差异化势在必行;单从税率设定而言,华北地区污染重,环境税税率应最高,西北其次,华东再次,华南地区税率最低,特殊情况具体分析。最后,本文预测了我国环境税分区差异化设定后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