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方规划理论新思潮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方规划理论新思潮中可能促进资源公平配置的相关方面进行评述,对比其各自特点,理清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明确权力制衡下公众参与的基础作用以及联络性规划、新城市主义理论在规划方法层面上的创新,并在分析我国特定规划背景的前提下,探索这些理论对于中国城市规划促进社会公平的启示和可能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2.
基于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西直门交通枢纽地区的西直门外地面公交车站、地铁2号线和城铁13号线为代表,通过实地观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能够反映公共交通客流总体特征和调查样本乘客出行特征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区不同交通方式换乘中存在的衔接不紧密、换乘距离长、便利性较差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地面公交车辆进出站交叉相错、等候队列长,人流与车流交叉严重等问题。结合相关规划以及研究该区建设实践,提出了解决该地区公共交通换乘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3.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比较,发现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在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先行、城市绿化和空间节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公众参与、规划执行保障、切实可行的项目推动、城市特色以及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应该在结合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此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
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控与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盲目、无序发展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化进行科学的调控和引导,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化调控的内涵以及指导思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控的主要内容,并对调控过程中的关键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5.
在西安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为的行政区划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安排使汉长安城遗址区在西安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结构十分显著.从补偿机制、财税政策、就业政策、文化产业链、组织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了遗址区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6.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7.
铁路车站综合体与城市小区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车站相对缺乏建设和开发经验,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研究,回顾铁路车站发展历程及其功能作用,明确铁路车站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铁路车站综合体开发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车站综合体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我国建设集城市门户、经济枢纽和交通枢纽于一体的铁路车站综合体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地位的加强和镇一级控规的增加,对于我国今后控规的编制和实施有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西部小城镇的发展现状,从新法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控规在西部小城镇中实施的不足和难点,认为西部小城镇在规划的编制、管理和控规适应性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小城镇纷杂的用地权属、《物权法》的实施对控规编制和实施的适宜性提出了更实际的要求。最后列举了部分实例,总结了西部小城镇控规编制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使得控规能够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城市生态脆弱性的定义、特征及其研究尺度,讨论了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科学基础及目标,着重阐述了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方法。城市生态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必须包括暴露—压力、敏感性、恢复力三个范畴。建立了通用的压力—敏感性—恢复力概念框架。基于此框架,进行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40.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内涝、雨水流失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分析了美国利用雨水营造雨水景观的成功案例如"雨水花园"和"绿色街道"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园林景观的手段和材料加强城市雨水蓄滞能力,提高雨水下渗量的景观途径,并分析了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