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48家属信息业的上市公司和63家属机械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 for Windows9.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我国信息业与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我国信息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的特征。就宏观而言,所得结果对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现实指导作用;从微观来说,对上市公司的重组和主营业务的战略调整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 for Windows9.0,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按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和提供了一种较为全面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天津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是实现企业与市场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功能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条件,高质量会计信息有赖于高尚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本文深入分析了天津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会计监督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行为监管问题,提出治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行为中逆向选择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退势单位根检验小样本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经验研究中,尽管Dickey—Fuller检验的DF统计量是应用最广泛的单位根检验,但是,它的检验功效偏低是众所周知的。为了改善Dickey—Fuller检验的功效,本文将时间序列的退势和DF检验、wS检验、MAX检验和RMA检验相结合,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试验研究了20种单位根检验的小样本性质,研究发现,对时间序列的退势(demeaning/detrencling)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单位根检验的功效;时间序列的递归退势RMA检验(RMA—ROLS检验)具有最理想的小样本性质,它的检验功效高于其他检验,其次是基于G15退势的DF检验(DF—G15检验)。  相似文献   
16.
按照共同的确定性线性时间趋势,可将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四个区域(直辖市、经济发达、经济较发达和经济落后区域),这些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着四个“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同时,在直辖市和经济发达区域的“俱乐部”之间还存在着绝对β-收敛的趋势。另外,在经济发达、经济较发达和经济落后区域的“俱乐部”之间,经济差距存在显著的持续扩大趋势。可以证明中国区域经济平衡非增长现象严重,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一种结构突变面板数据单位根的联合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Banerjee等(1992)的模型变换方法和内生突变点选择原理,得到了一种纵剖面时间序列相互独立面板数据的内生结构突变单位根的联合检验——■_T~*(λ)检验。并且,基于泛函中心极限定理推导出了该检验统计量的渐近分布;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实验讨论了该检验的实际检验水平以及面板数据的样本大小、异质性、截距突变的幅度、斜率突变的幅度和结构突变位置等因素对检验功效的影响。最后,根据1952~2006年中国27个省份的数据讨论了人均实际收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中国经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国税及地税政策,构建了我国分税制下的DSGE模型,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的税收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国税政策的正向冲击短期内会挤出家庭劳动、降低资产收益率,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效应;地税政策的正向冲击效应恰好相反,短期内具有促进就业、刺激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宏观经济对地税政策冲击更为敏感,中国更应该发挥地税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新一轮税制改革提供了方向正确性的理论佐证及具体操作的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问题。从土地资源错配的视角,利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测算了各地区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的相对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面板数据动态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长短期异质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东部向西部递减的特征;短期内,土地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短期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土地出让收入的“财富效应”和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来实现;长期的负向影响,主要通过土地资源错配因对研发投入、二产占比和其他消费的“挤出效应”而产生。研究表明,短期内,土地资源错配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从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不利于地区双创生态发展,抑制行业生产效率,挤出居民消费,进而影响区域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