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28篇
  免费   796篇
  国内免费   87篇
财政金融   3727篇
工业经济   1991篇
计划管理   6452篇
经济学   5673篇
综合类   3109篇
运输经济   210篇
旅游经济   187篇
贸易经济   3405篇
农业经济   1886篇
经济概况   5010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5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786篇
  2020年   729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744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748篇
  2014年   1071篇
  2013年   1546篇
  2012年   2506篇
  2011年   3738篇
  2010年   3451篇
  2009年   2176篇
  2008年   2369篇
  2007年   2189篇
  2006年   2363篇
  2005年   2135篇
  2004年   608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490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991.
Wenying Li  Chen Zhen 《Applied economics》2020,52(25):2694-2704
ABSTRACT

Consumer spending typically declines during periods of economic distress, but observers have noted that lipstick purchases appear to increase during recessions, which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lipstick effect.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such effect has remained empirically unconfirmed. Using weekly retail scanner data on lipstick sales from 2006 to 2016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applied a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PSTR) demand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istress and lipstick sales. This flexible demand specification allows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to vary as a function of an exogenous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and fluctuate asymmetrically, non-linearly, and time-varyingly across an unlimited number of regime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lipstick decreased rapidly from 0.31 to 0.05 during the 2007–2009 recession, then slowly rebounded to 0.31 by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4, thus first empirically confirm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lipstick effect.  相似文献   
992.
如何有效阻断多维贫困的代际传递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重要议题.经典的代际传递理论认为,教育可以通过促进贫困家庭子代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提高代际流动性以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本文利用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构建多层模型考察了财政教育支出对我国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可以弱化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关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教育支出的减贫效果显著;财政教育支出对低学历家庭子代的减贫效应比高学历家庭更为显著,对农村家庭子代的减贫效应比城镇家庭更为显著.因此,当前通过教育扶贫缓解我国家庭的多维贫困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政策的重点是完善财政教育发展策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形成脱贫致富的可行性能力,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旨在厘清技术、规模对农场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各类型家庭农场短板,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以山东234个家庭农场数据为例,运用DEA模型对家庭农场全样本及纯种植、种养结合、种植兼休闲、种养兼休闲4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首先,家庭农场综合技术效率仅为0. 170,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 235和0. 786,规模效率相对充分纯技术效率不足是经营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其次,种养结合类农场发展势头较好,纯种植类家庭农场发展滞后且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低,种养兼休闲类农场的规模效率最低。[结论] 4类农场差异明显,应降低生产技术使用门槛,引导农场主参加职业教育,提升纯种植类农场纯技术效率,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实现土地流转的降费提效,改善种养兼休闲类农场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东北地区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准确而系统地掌握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为政府部门精准实施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配套扶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301个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调研数据,运用交叉列表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6312%的粮食型家庭农场有一定风险认知能力,土地经营面积在333~1333hm2(50~200亩)与1333~3333hm2(200~500亩)的家庭农场风险认知处于中等水平, 3333hm2(500亩)以上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低; (2)玉米种植型家庭农场风险认知水平高于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 (3)年龄、是否村干部、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规模、是否有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是否“三品一标”认证、金融支持、农推人员技术指导和新型经营主体间合作稳定对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有影响。[结论]应培养家庭农场主个人特质,鼓励支农惠农政策向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倾斜,从流程入手提高家庭农场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995.
随着中央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投入资金的不断加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的绩效评价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与农民的关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绩效评价是明确项目实施状况,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现实需求。基于此,文章以新疆吉木萨尔县为例,以项目实施管理、项目产出及项目影响为评价内容,建立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获取吉木萨尔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分析表明:管理绩效、产出绩效、效果绩效的最大隶属度为0.894 4、0.533 6、0.828 9,评价结果为优、优、良,项目实施结果良好,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目标。政府应继续加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资金投入,加快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进而提高支农资金绩效。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加强对农户就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的技术培训工作。该文丰富了财政支农评价指标体系,也为相似地区开展该项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黄利  牟恩东  陈珂  周密 《林业经济问题》2016,(4):345-349,379
基于引力模型,运用2007~2014年8年间中国对24个竹藤类产品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APEC的有关贸易安排对中国竹藤类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较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APEC成员国是中国排名前3位的竹藤类产品进口国;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这3个国家均存在贸易不足,竹藤类产品贸易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基于此,提出应进一步加强中国与APEC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交流,积极推进中国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APEC成员国竹藤类产品出口向多样化和高质量化的方向发展,尽量选择与中国要素禀赋差异小的国家开展竹藤类产品的贸易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就地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人员要求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实验室队伍的改革与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菇农生产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一些菇农已经暂停或放弃生产,而其他菇农则采取了改变规模、改变品种、改善技术及与工厂化企业合作等生产调整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潜在风险。文章运用河南省泌阳、西峡两个香菇生产大县的实地调查数据,从理性预期视角探索影响专业菇农继续生产意愿的主要因素,为研究规模化农业与传统小农户家庭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二元Probit模型结合边际效应分析,分别从成本预期、收益预期和风险预期等3个方面,探索食用菌规模化生产迅速发展背景下菇农理性预期对其继续生产意愿的影响。[结果]实证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样本菇农在规模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愿意继续进行香菇生产;菇农继续生产的总体风险预期和总体机会预期、菇农生产方式被替代预期、年参加培训次数、工厂化企业工作经历等对菇农继续生产意愿影响显著;设施设备改造投入增加预期、产品滞销风险增加预期、继续生产的利润下降预期、文化程度、自制还是购买菌棒、年栽培棒数、贷款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结论]菇农能够相对充分地认识到食用菌规模化生产方式所带来的风险和机会,进而通过主动学习来改进现有的菇农家庭生产方式,而不是直接退出生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对以菇农为代表的专业化小农户的专项扶持,对于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内源方式、实现农户家庭生产方式的历史跃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李静  孙亚运  邓苠苠 《财经研究》2021,47(9):154-168
高铁快速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突飞猛进,也带来小城发展变化.文章通过选取2010至2018年881个小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高铁建设对小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可能引致部分小城人口的外流,或许加剧了部分小城人口的空心化程度.作用机制甄别结果表明,高铁通过引致消费需求外流、滞后产业结构升级和助推房价攀升途径予以实现,其中滞后产业结构升级是更为重要的传导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规模的小城市而言,高铁开通可能造成人口流失的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性,城区人口规模在0-20万的小城市,人口流失程度要明显低于城区人口规模在20-50万的小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并未形成开通高铁小城和未通高铁小城间的经济增长差距;同时,对于开通高铁小城间的内部经济增长差距,也未得到有效验证.总之,小城应充分考虑自身区位劣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等条件,在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发展高铁经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