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0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30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大,增强矿产资源后备保障能力.建设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逐渐成为我国矿政管理的重要诉求。在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中构建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规划体系,对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安全意义重大。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是从国家的宏观需求和发展战略出发,保障大宗短缺矿产资源持续供应的地区。其特点是具备良好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特定的时空范畴。主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规模体系按行政区域可分为国家级、省(市、区)、市级和县级规划;按规划对象和功能可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其特征是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规划程序包括明确规划目标、资料收集准备、区域条件分析、规划编制、保障措施制定、规划实施、规划实施评价等步骤。其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级战略接续区规划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韩国学者乔东逊的"九要素"模型对该论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岛屿发展旅游业有其产业必然性,同时文章也指出岛屿发展旅游业也不是解决岛屿经济的万能药,岛屿经济体以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是否具有持久性,依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谈草皮护坡在堤防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皮护坡主要应用在堤防的临水坡及背水坡。草皮护坡与其它型式的护坡相比,造价低、取材方便、施工便利,是一项事半功倍的工程措施,适于在堤防工程中推广使用。分析了草皮护坡工程的应用范围、施工方法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多维度多时序区域土地利用转化度量,揭示土地利用转化特征和动力机制,是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管制的重要依据。[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土地利用交换变化率、空间分离度等方法,研究1995—2015年桂西资源富集区各时段土地利用转化的时空特征。[结果](1)研究初期主要表现为农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后期土地利用转化类型复杂多样,建设用地面积较研究初期大幅增加。(2)土地利用转化强度随时间变化由北部向南部转移,各时期土地利用转移强烈程度地域分布及转移类型有所差异。(3)研究期初和期末土地利用转化空间分离度平均值较中间时期更大。(4)土地利用转化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矿产开采及加工、人口转移及劳动力构成、国家政策等因素有关。[结论]短时期内资源型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土地利用转化活跃,分析其转化特征对统筹协调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对旅游商品营销渠道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角度,从生产企业与各渠道成员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旅游商品营销渠道的直接渠道、短渠道、长渠道、电子网络销售渠道4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进行营销渠道构建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地供应市场化对城市用地扩展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供应市场化是城市用地扩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别阐述土地供应市场化对城市内涵式扩展和外延式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供应市场化对城市用地扩展具有推力和拉力双重作用,它有助于挖掘城市内部用地潜力以约束不必要的外延扩展,应进一步推动土地供应市场化发展,并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以消除城市土地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旅游已经发展成为旅游高级形式的背景下,湿地旅游也逐渐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通过对湖北省汈汊湖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建立了湿地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汈汊湖湿地旅游资源做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汈汊湖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湿地资源,但在湿地景观打造和旅游开发上还略为欠缺,根据这一评价结果,提出了汈汊湖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充分结合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研究地学知识在城市地区土地利用适宜性决策过程中的应用框架,构建包括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建设用地区位经济适宜性、农用地适宜性等在内的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决策体系,综合考虑城市地区空间发展需求、地质环境条件、区位经济优势、基础设施条件、短缺生态资源保护等,确定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决策的框架体系.以杭州市为例开展了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决策研究,结论反映框架的适用性及优势.提出的思路框架可以更好地沟通地学与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且将地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土地利用适宜性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