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2篇
工业经济   17篇
计划管理   142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21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59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42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51.
研究目的:阐释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交互逻辑,重塑大食物观统领下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全新理念、“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具体实践、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拓展延续、适应全球复杂格局的现实需求;(2)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关联密切,凸显人地协调的系统逻辑、统筹兼顾的整体逻辑、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逻辑和供需匹配的实践逻辑;(3)当前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实践存在偏差,耕地用途管制政策与实践需求不匹配,生态保护红线与农业生产矛盾,生态产品价值缺失导致多方弱参与,“大食物观”边界模糊加大了制度粘度与跨界操作难度;(4)未来应从精细化管控耕地用途、重构大农业生产空间、统筹山水田林湖草海沙开发与保护和创新食品全产业链空间利用模式等方面重塑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研究结论:大食物观根植于地、兴旺于业、服务于人,重塑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适应大食物观的新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352.
为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的目标,我国全面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绿色金融发展迎来巨大发展契机。绿色信贷作为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因此,选取20家披露绿色信贷数据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探讨金融科技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绿色信贷与经营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53.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推进了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涌现出共享经济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新模式——共享农庄。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实地探访了江苏省、海南省、安徽省10处具有代表性的共享农庄及其利益相关者,总结了我国共享农庄的5类共享主体、6种共享机制以及4类共享模式,指出了现有共享农庄机制的不足,阐述了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主体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理论到实践对优化共享机制提出建议,以期完善共享农庄理论,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54.
研究目的:阐释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的科学内涵与提升机制,系统评估增产—降污—固碳潜力,拓新多效协同的技术路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是新时代耕地系统健康、永续利用的客观要求,增产为主导,降污—增汇共同发挥生态系统多功能协同潜力;(2)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和一致性。土壤碳汇形成中物质与能源转化,既是降污自净过程,也是土壤肥力提升过程;(3)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潜力巨大,分别可达1.40亿t/a、720.0万t/a和1.49 亿t/a,但多效协同应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满足适应性管理和永续利用准则;(4)未来应充分利用生产障碍消减技术、农艺管理革新技术和环境材料交互微生物强化技术,稳妥推进多效协同。研究结论: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既夯实自主粮食增产,又促进生态健康与固碳,有力推动耕地保护转型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55.
文章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和转移模式视角,利用2006—2021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考虑地理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达成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的总效应以及直接效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2)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都为正值,三类转移模式都呈现出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特性。(3)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同模式对提升本地居民相对收入水平的促进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大于省内转移、跨省转移的直接效应。文章提出消除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工业、就近就地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