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忆邵 《商业研究》2006,(11):209-2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之后,逐渐实现了从量的变化向质的飞跃,从外延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变。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的成交额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的比重逐年上升,其在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现,辐射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思想起源于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发展,但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却一直没有融合于传统城市的发展之中,从而使城市形态远离生态健康.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在我国出现了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化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及生态城市发展研究和评价等研究热点,并衍生出不同部门、不同侧重点且带有行业特色的诸多生态城市概念,形成生态城市研究的多元化格局,也出现了生态城市管理的混乱现象.鉴于此,在对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及其评价体系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城市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城市综合功能为目标,提出生产功能、服务功能、聚居功能、健康安全、管理与影响5个层面共15个指标的生态城市评价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大多具有人口稠密、商贸繁荣、内外联系活跃等特点。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相伴而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各种规模的城镇数目日渐增多,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城乡联系日益复杂。1992年,我国城市个数已由1984年的295个增加到514个,市区(不包括市辖县,下同)土地面积虽只占全国的12.2%,但市区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非农业人口占全国的63.4%;社会劳动者人数占全国的31.2%;全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6.3%;客运总量(发送量)  相似文献   
14.
石忆邵  魏正果 《经济问题》1994,(11):37-38,15
市场发育问题刍议石忆邵,魏正果市场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体系的最基本要素是人和商品的时空流动。使更大的地区、更多的人口以更少的费用得到商品和服务,是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因此,时空关系是市场体系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制度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基础产业。传统农业的改造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农业制度的创新是关键。笔者认为,农业制度创新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市场化,本文探讨了农业市场化体系和在农业市场化过程中要坚持的几个原则,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客观地认识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现状条件和开发潜力,提出了创新区域协作机制,培育土地市场,推进市场群落、企业群落和城镇网络协同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就地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作为城镇化的两种发展模式,应当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就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是以中小城镇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是一种"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作为城镇化的两种发展模式,应当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19.
海纳百川、文明互鉴是开放的中国迈向高质量现代化的应有姿态。放眼全球,作为发达国家中的另类,意大利的明智现代化道路既颇具特色又极富启迪价值。文章运用文献研究与数据解析、时序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提炼了意大利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经验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结果表明:(1)农业产业结构、功能和形态的多样化、专业化与融合化,非农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全球化与高端化,是意大利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2)以中小城市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互动均衡演进,是意大利空间融合的特色之路。(3)促进文明模式的低碳转变,是意大利“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融合的明智策略。当然,社会融合仍是意大利尚待破解的一个跨世纪难题。唯有综合推进产业、空间、生态与社会大融合发展,方能在高质量现代化的征途中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0.
略论农业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创新体系是以提高农业创新能力、建立有效创新机制和服务于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为导向、由多元化创新主体、网络化的创新过程和集成化的创新目标所组成的农业组织和制度系统。农业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业的创新能力,无疑是人类社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