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概况   64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1.
王宗仁 《中关村》2008,(9):96-99
朋友,受了你的感动,也是启发,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我是指你的那篇随笔《从副政委的三句话谈起》,题目实在是平了点,显得老套,很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感。为什么不像我现在这个题目呢,死亡临界点上的太阳?多爽朗,有光彩!因为是熟人,我还是读完了它,且读得很兴奋,兴奋中也有酸楚。  相似文献   
12.
1989年6月的某日,我参加总后勤部举办的“青藏线文学创作笔会”,在高原奔去走来地颠了一圈后,落脚在格尔木写作。那天早晨,我清醒地踏着这个城市早早响起的车笛声在望柳庄前散步。我很喜爱沉睡初醒的格尔木早晨,长一声短一声的车笛只会增加这个边城的幽静。夏风把天空打扫得干干净净,远处的昆仑山纹丝不动地卧在蓝天下,草原和戈壁相间着铺展在山前,早起的几只鹰在蓝天下慢条斯理地划着十字。牧羊女赶着一群羊边走边唱着草原的歌儿,引诱得离我不远处的一块卧着的石头仿佛也要忍不住地站起来去吃草。对这些我此刻似乎并没多大兴趣,而只是在望柳庄前寻找。是的,我要寻找。寻找只要我来到这个城市就不得不找的一棵树,或者说几棵树中的任意一棵树。我要从一棵树走进一个人,再从这个人走进一座城市。这棵树就是慕生忠将军当年栽下的那棵柳树,那棵曾经挂过他的马灯那棵柳树。我深深知道我在高原已经走的路远远不及未走的路。这棵我找了几十年一直未找到的树就是证据。但是我也清楚,在将军离去的这些年,它一直吮吸着昆仑山的雪水年年月月地成长着!像阳光一样洁净。我怀念这棵树,要找到它,哪怕它只给我一片叶子,那也足以让我跋涉世界!我在寻找那棵树。  相似文献   
13.
巴顿将军像这位团长 下面我写到的这位将军叫姬成录。他在青藏高原跋涉的30多年中,一步一台阶,每个台阶上他都踩出了抹不掉的脚印:汽车驾驶员、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直至兵站部部长。1995年他担任汽车团团长时我采访过他。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采访一位在青藏公路刚通车就到高原执行运输任务的“老青藏线人”,他讲了他夜战可可西里的故事,其中提到楚玛尔河兵站。我比这位老兵晚四年上青藏线,怎么就不知道还有个楚玛尔河兵站?老兵告诉我,青藏公路是为了应急西藏的运输,在很短的时间里仓促修成的。当时楚玛尔河兵站还没来得及架桥。来往汽车只  相似文献   
15.
我总想,我们确实应该经常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一些陈腐的观念。就像每天必须洗脸一样要把脑子里沉淀的污秽哪怕是些微的也要尽力地去清除。这些多余的东西竟然根深蒂固,它导致人们不能对过去对今天全面、公允地去认识。它是正确思想的障碍。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延续到现在,我经常能听到一些人在谈到“文革”前的社会治安,特别是提起解放初期的升平盛世时,总要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描绘。说到人与人的关系时,就作这样的对比:“50年代人帮人,60年代人整人,90年代人坑人”。我没有丝毫的意思反对人们的这种美好的怀旧之情,我也知道时下诸多的不…  相似文献   
16.
1958年10月19日中午,提前降临的第一场雪三天前悄悄地落到了昆仑山中.雪后的高原,太阳出奇明媚.天高云淡,本来离格尔木很近的昆仑山,这时看起来却显得很远.公路上的雪已经被来往的车轮碾飞了,袒露着湿漉漉的路面.天空中仍有被微风从山洼里卷起的雪片雪粒在飞舞,久久不肯落在地上.此时,正在柴达木盆地视察的彭德怀元帅乘车离开了格尔木,行进在去纳赤台的路上.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不是那个夏天——也就是姚志祥被评上建设柴达木盆地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不久,我来到格尔木管线团驻地,看到那份墨水蘸着鲜血写的申请报告,我就失去了一次对他更深层的了解机会。这次了解使我对他的人生有了豁达开朗的寥廓和提升。这之前我曾7次采访过他,也写了一些关于他的文字,比如《昆仑山中耐冬花》等,其实那是草,人们偏爱它便称其花。但那毕竟就是一朵花。花到了极致才为“魂”。这次我拿着这份申请报告找到了“花魂”。姚志祥和雪山上的耐冬花一起成长,从某个意义上说它只是他的一个身份,他的人生比耐冬花精彩,耐琢磨。  相似文献   
18.
(上接第5 期) 他在藏家姑娘怀里得救 傍晚,兵站营门一侧的坡上照例落下一群黑压压的乌鸦.乌鸦扑棱着翅膀,整个山坡仿佛都在颤动着.奇怪,这里没有树没有房,乌鸦根本无法做窠,怎么栖身?  相似文献   
19.
这个日子在中国历史上肯定是生辉发光的一天:1954年12月25日.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通车到拉萨.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路途最艰险的公路的出现,是西藏不通汽车的那页枯萎的历史宣告结束. 这是在一种常人难以想象得到的超拔恶劣的环境下修筑的公路.盘古开天辟地,数千年来,青藏高原人烟稀少,蛮荒闭塞,从来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对西藏的交通作过这样的如实描述:"乱世纵横,人马路绝,难险万状,不可名态","世上无论何人,到此没有不胆颤而栗的,长期以来,在紧相毗邻的青、康、藏之间,在西藏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运输全靠人背畜驮,筐载索溜,奴隶娃子充当着运输工具、代步的牛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