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12篇
贸易经济   16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罗枢  白仲林 《企业经济》2023,(11):59-68
鉴于产学研专利合作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之一,本文将合作项目视为潜在合作企业间为获取高校知识或技术的博弈均衡,并依据中国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专利合作的微观样本数据,分析了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建立离散博弈模型揭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博弈行为,并分析了高校与企业匹配合作对象的双向选择性偏好及其非对称性。研究发现,与高校合作的潜在合作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博弈竞争关系;“强强联合”是产学研专利合作的主流模式,潜在合作伙伴的科研实力是首要影响因素;社会距离、地理距离和认知距离对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均具有非对称效应。最后,为促进研发高质量产学研合作专利和增强科技发展政策的效能,本研究认为:在国家层面应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以提升全社会产学研合作意愿;在地方层面应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以推动区域产学研合作;在企业层面可搭建开放创新平台,促进与科研院校的“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72.
研究目标:构建对复杂协整关系进行非参数识别时有效、可操作的组合方法。研究方法:综合考虑核估计方法、窗宽选择以及协整检验三类关键因素,提出待分析的多种组合方法,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和中俄两国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有限样本下对各组合方法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局部线性核估计(LL)+交错验证窗宽选择(CV)+方差比检验”组合方法在识别真实协整关系时扭曲水平(Size)低,ADF检验在识别虚假协整关系时检验功效(Power)高。研究创新:扩展了E-G协整检验步骤,以非参数组合方法的视角提取最优残差序列并对复杂协整关系进行有效验证。研究价值:利用组合方法为复杂协整关系的建模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并丰富其应用场景,也为中俄两国进一步推进经贸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彭桥  肖尧 《工业技术经济》2022,(11):123-129
本文采用空间竞争博弈模型描述了非区域要素与区域要素之间的匹配度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以及区域组织结构的形成机制,通过模型推导分析发现,可以流动的非区域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通过增加与区域要素的匹配程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吸引更多的非区域要素集聚形成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在非区域要素流动成本以及拥挤成本较小时,形成“中心-外围”结构,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当非区域要素流动成本较大时,虽然非区域要素的集聚可以增加要素报酬,但较大的流动成本阻碍了非区域要素的流动,从而形成各区域彼此分割的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74.
本文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系,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驱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2014~2021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平衡面板数据,建立了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够显著正向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渠道,产业结构优化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有效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分别从建立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水平等层面提出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基于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将人才、数据等新型创新要素与供需两端循环升级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定性分析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消费”协同升级的单一效应、交互效应及异质性影响,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均能显著推动本地区“产业—消费”的协同升级,且人力资本集聚正向溢出效应明显,而数字经济的辐射作用却表现出空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产业—消费”协同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协同互补效应,但“虹吸效应”和“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要素空间配置失衡,减弱甚至抵消了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76.
既有研究关于企业杠杆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争论,而以银行资产质量表征企业资产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基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测度资产质量,分别从风险边际贡献和尾部关联两个维度测算中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并最终建立门限面板模型考察企业杠杆率水平和结构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非线性影响,以及企业资产质量在其中起到的调节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在研究企业杠杆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时需要考虑企业资产质量的作用,并且银行规模使得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带有非线性特征;企业杠杆率从边际贡献和关联溢出两维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且企业资产质量的调节效应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在系统性风险不同维度下,企业资产质量的调节效应也会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性。鉴于企业资产质量所起到的重要调节作用,监管部门可考虑将国有、非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分别纳入宏观审慎体系实现动态监管,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分类施策工具。  相似文献   
77.
基于开放创新背景,选取2012-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建立面板Tobit回归模型,探讨市场竞争强度对企业开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开放度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市场处于弱竞争程度时,为提升创新绩效,企业会根据自身吸收能力不断扩大开放边界,以获得异质性资源和能力;当市场处于强竞争,企业开放创新边际收益开始递减时,企业会根据吸收能力调整开放边界,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在市场竞争中越倾向于开放合作。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以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准则的CVaR为套保目标函数,采取从期货到期权的两步法估计期权动态最优套保比率,建立了基于尾部风险管理的期权动态套保模型,并以沪深300指数系列衍生品为样本开展了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通过两步法建立的期权套保模型估计出的期权最优套保比率,既充分反映了衍生品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相依关系,又有效克服了期权价格在不同到期阶段受标的资产价格之外因素的影响;(2)实证结果显示,不管沪深300ETF价格处于上涨周期还是下跌周期,期权动态套保效果均优于期货动态套保,充分体现了期权非线性特点在尾部风险管理中的优势;(3)策略选择上,在市场大幅波动背景下,多行权价期权组合套保效果优于单一行权价期权套保;(4)较宽的调仓阈值设置在市场涨跌幅较大时套保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79.
田孟  熊宇航 《经济问题》2023,(8):103-1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进而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首先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然后通过构建省际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分地区来看,主要在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中西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东部和中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