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财政金融   1230篇
工业经济   349篇
计划管理   1698篇
经济学   1185篇
综合类   870篇
运输经济   72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1505篇
农业经济   770篇
经济概况   106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篇
邮电经济   16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991.
以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GARCH族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的波动聚集性、持续性表现不完全一致;北京、上海和重庆存在负向的杠杆效应,广东和湖北不存在杠杆效应;从波动溢出效应关系看,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间的整体联动性不强;运用方差比率检验法得出,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均未达到弱势有效市场。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992.
研究目的:厘清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逻辑起点及政策要义,并探索其入法路径。研究方法:文义解释、结构解释和原意解释。研究结果: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新思路是针对"两权分离"架构下宅基地改革无法破解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性"架空"其物权性这一突出问题提出的,它以既要坚持宅基地制度的农村住房保障功能,又要让宅基地活起来为改革目标,以打破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既是身份性居住保障权又是物权性财产权"两权复合"的结构为改革突破口,以宅基地资格权独立成权并承载农民居住保障功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转型纯化为典型用益物权并承载资产功能为主要改革内容。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入法,首先应在《民法总则》列举的民事权利类型这个坐标系中对宅基地"三权"分别进行定性,确定其各自所归属的权利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成果联接融入相应的民事权利制度体系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限制;(3)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性功能与农户承包权的福利性功能同时增强,进一步减少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结论]"三权分置"是解决农地无人耕种、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合理界定"三权"的权能、理顺"三权"的经济学关系、破解法律制度障碍是"三权分置"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4.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武汉、枣庄等先行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的地区进行典型案例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已产生一定影响,表现为农村信贷供给增加和部分经营规模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信贷获取能力提高。同时,案例地区以"交易—鉴证—抵押"为核心的抵押融资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但是,由于当前经营权流转和抵押期限较短,抵押价值较低,仍难以独立发挥抵押作用,需要其他形式的抵押担保为其增信。同时,改革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制度支持、风险担保或补贴,才能激励金融机构增加供给,其商业可持续性仍不确定。因此,现阶段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很大程度上仍类似于政府的政策性贷款,属于地方政府支持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  相似文献   
995.
对国有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60年代,国有林场以绿化荒山荒地为主要目的而建立起来,经过几代国有林场人的不懈努力,在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集体林区的林业建设中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对林业建设目标的重新定位,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实现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难点与热点。为此。本文结合国有林场实际,针对目前国有林场现状,对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996.
一、近年来北京市经管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北京市经管系统按照"落实三权、推进三项改革、强化四大管理、打造一个平台"的总体思路,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积极创新农村经济体制机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97.
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如何积极稳妥地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配套改革,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满足林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成为林农和社会各个方面期望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三明市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998.
中国会计学会林业分会南方片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7月17日至18日在武汉市顺利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南方片各省区林业厅局的计财处长,基金站长,部分县(市)林业局局长、财务科长和林业院校的专家教授,这次会议对国家林业局修订的《育林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政策需求以及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  相似文献   
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用益物权篇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和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它体现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对推进我国渔业权制度建设,保障渔民生产生活,规范渔业行政管理,促进渔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重视。为了进一步了解《物权法》,切实做好《物权法》在我国渔业部门的宣传和实施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国渔业权制度建设,促进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本刊副主编杨子江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胜民教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00.
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不同要素所有者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成的契约组织。不同参与主体的资源禀赋、参与目的以及角色的差异导致了社员结构的异质性。在异质性社员结构下,少数核心社员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其外在体现就是核心成员拥有合作社的多数财产所有权。由于在集聚生产要素和避免代理问题上有优势,当前的所有权安排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