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47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291篇
经济学   97篇
综合类   46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6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质量,发现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会计盈余管理的程度,这种鉴别的能力与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关。相对操控的经营性应计利润而言,注册会计师在对以操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为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审计质量还和盈余管理的方向有关,虽然注册会计师对以增加利润为目的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敏感,但是与对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审计比较,并没有体现出更高的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0~2014年度在沪深两市针对年度净利润发布了闭区间盈余预测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管理层使报告盈余满足自己发布的盈余预测的行为.研究发现:管理层会尽力使报告盈余处于闭区间预测的下限与上限之间,即管理层会使报告盈余满足自己发布的盈余预测;当预计本期报告盈余可能低于闭区间预测的下限或高于上限时,管理层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或预测修正,使报告盈余满足自己发布的盈余预测.本文研究结论为考察报告盈余满足管理层盈余预测行为的存在性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监管机构与投资者加深对管理层预测修正和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解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3.
衍生工具在国内外日益受到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我国2007年至2013年间具有潜在风险敞口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应用衍生工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及公司治理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衍生工具企业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增加,并且市场做出负向反应,盈余反应系数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包括管理层的投机行为及套期保值会计制度的影响;进一步检验公司治理的作用,发现衍生工具对盈余质量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这一结果说明公司治理差的企业应用衍生工具更倾向于投机,或者在套保认定为无效的情况下操纵盈余,对盈余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高管薪酬激励,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高管持股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性不强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财会学习》2011,(8):6-7
政策背景 目前我国的国债分为记账式、不记名式、凭证式三类,其中记账式和不记名式允许流通转让,记账式国债在沪深两市交易转让,凭证式国债只能到规定的兑付点提前兑付,不允许流通转让。记账式国债和不记名式国债在到期日之前转让国债取得的收入中,包含了国债转让所得和未到期兑付应计利息两个部分,未到期兑付应计利息收入是否可视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1年~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关系进行浅析。盈余管理是会计学和公司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且核心的问题,我们发现一直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即这两类盈余管理当中,一类成本的增加会直接导致这一类盈余管理程度的下降,而与之相反的,当管理成本降低的时候,其程度就会上升。这一类的现象,被我们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部分替代关系。本文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此类现象的剖析,来进行实证假设,为此类现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与以往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关注股权融资中的资本市场动机不同,文章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在2007-2011年间进行债务融资时,无论是通过公开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还是通过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新债的产生都诱发了企业向上调整盈利水平,并且由于公开债券市场的监督效率低于银行的监督效率,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对企业盈利操控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对微利公司的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微利公司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的程度均显著高于其他样本,表明上市公司不仅使用应计操纵,同时也会使用真实交易来实现避免亏损动机的盈余管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了微利公司盈余管理对未来业绩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微利样本中进行应计操纵和真实交易越多的公司,第二年的业绩越差,其中真实交易导致的业绩下滑比应计操纵更加严重,表明管理层为扭亏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