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财政金融   4162篇
工业经济   228篇
计划管理   1230篇
经济学   1360篇
综合类   526篇
运输经济   27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407篇
农业经济   243篇
经济概况   987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1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874篇
  2011年   1137篇
  2010年   816篇
  2009年   927篇
  2008年   1204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21.
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从流动性的内涵和外延入手,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全球背景和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及结构性特点,提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要坚持"市场为主、各方联动、化多为少、化少为多、标本兼治、综合解决"的思路,指出当前重点是解决经常账户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的来源问题,以及农村地区资金匮乏,导致资金配置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2.
基于微观角度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已日益突出,很多学者从多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论解释.从微观经济主体--居民和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居民的高储蓄倾向,二是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资产结构不当.针对这两点原因,从商业银行创新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流动性过剩可采取的措施: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推进经营方式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23.
国债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其金融功能已超越财政功能。我国国债市场由于流动性水平较低,难以执行宏观金融调控功能。为此,应当合理规划我国国债市场,并以提高其流动性水平为目标,拓展我国国债的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124.
陈秀花 《新经济》2005,(4):88-91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 一般来说,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满足存款者的提现需求和借款者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前者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后者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而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往往面临不确定性,即所谓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25.
流动性过剩的特征、成因及调控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突出表现为货币流动性更加活跃、非金融企业资金宽松、贷款投放过多、商业银行流动性充足、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等特征。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因被动购买外汇,造成基础货币的过快增长,以及银行因利差较大产生的信贷扩张行为。货币政策的着重点应是努力收回过多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6.
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在把握这些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应对潜在的风险.识别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规避其带来的风险既迫切又重要.要彻底地消除和防范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不仅需要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还需要其强化利率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27.
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究竟具有怎样的特殊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宏观经济失衡复杂性的提高,货币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失衡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现价段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效应的特殊性,更是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特别讨论为何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紧缩性效应受到严重削弱?为何在货币政策紧缩效应被削弱的同时存在流动性过剩?为何在我国上调利率不仅起不到紧缩银根的作用,却反而促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怎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28.
一个关于地方支出的纯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马斯格雷夫(Musgrave)和萨缪尔森(Samuelson)的工作成为应用经济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他们一致认为,在公共产品的支出水平上不存在“市场解”。因而,与私人部门相比,在公共部门中有相当比例的国民收入并没有实现最优配置。本文的研究将表明,尽管马斯格雷夫和萨缪尔森的分析对联邦支出是适用的,但并不适用于地方支出。文章将重述马斯格雷夫和萨缪尔森论文中的假设及核心问题。接下来,在考虑联邦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键差异后,将提出一个简单的模型。由这个模型产生的地方层次上公共产品支出水平的解要比在整个国家层次上产生的解能更加充分地反映出居民的偏好。随后,将放宽假设,以便理解该模型的涵义。最后将讨论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29.
居民消费流动性约束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标准REPIH并不能很好解释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这种偏离是否由流动性约束引起?本文利用总量数据和城乡住户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流动性还没有对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构成有效约束,实施旨在缓解流动性约束的政策对消费增长的刺激有限。  相似文献   
130.
(一)贷款资产比重较高,潜在的资产结构性风险较大。目前,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运用渠道,但贷款业务的质量和收益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管理和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