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2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财政金融   1014篇
工业经济   394篇
计划管理   1550篇
经济学   1294篇
综合类   750篇
运输经济   27篇
旅游经济   123篇
贸易经济   689篇
农业经济   823篇
经济概况   7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61.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源外包及信任方面的研究成果,基于武汉、上海等地28家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调查数据,采用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了定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对人力资源外包成功、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及伙伴关系有显著影响;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程度、伙伴关系强弱不同,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研究成果给管理者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人力资源外包成功的方法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2.
非物质激励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非物质激励的内涵及必要性的剖析,详细阐释了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运用非物质激励及所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非物质激励有待于由艺术上升为科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3.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全球性最大的信息库,互联网提供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发展中突出存在信息组织管理混乱现象。针对该问题,在对国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4.
从经济学和财政学的角度,探讨和分析制度变迁中,法律(民法、合同法)以及政府市场微观管理,对建立市场信用机制所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5.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历史成因和现存问题,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也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确定政府主管部门,彻底解决“群龙治水”的局面,通过税费改革以及提高市场管理人员素质,增强现代管理设施的投入,指导产地生产,疏通流通渠道,加强市场管理,健全法律法规等项综合治理措施,是规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必然选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建设,是开拓  相似文献   
166.
逆向选择与信用配给:中小企业融资难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和结构对比,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进一步通过两个模型解释资金借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银行被迫采用的信用配给制度.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7.
Although credit risk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ust cope with,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 problem loans have been little studied. Using panel data, we compare the determinants of problem loans of Spanish commercial and savings banks in the period 1985–1997,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macroeconomic and individual bank level variables. The GDP growth rate, firms, and family indebtedness, rapid past credit or branch expansion, inefficiency, portfolio composition, size, net interest margin, capital ratio, and market power are variables that explain credit risk.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ercial and savings banks, which confirm the releva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form in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Our findings raise important bank supervisory policy issues: the use of bank level variables as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the advantages of bank merger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role of banking competition and ownership in determining credit risk.  相似文献   
168.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对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恶化的现状出发 ,对信用体系不健全的表现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信用体系不健全阻碍了我国经济的高效运行 ;并在对西方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介绍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9.
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是人力资源会计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计量模型时,应以产出为基础,充分注意人力资源与非人力资源在创造剩余价值中的共同作用,把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构思为:人力资源的补偿价值 +利润中属于人力资源的部分。在此基础上考虑员工类型、企业类型、企业投资、员工服务期限等因素,对模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70.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mpirical study, conducted in three acute hospitals, of the attitudes of central managers, medical managers and clinicians towards the adoption of benchmarking. Benchmarking was portrayed in The New NHS White Paper (1997)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improving efficiency over the next decade.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context of change and nature of benchmarking. Findings are presented in seven sections including: the understanding which respondents had of benchmarking; their willingness to be involved in benchmarking; the existence of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implementing benchmarking; the relevance of existing cos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role of networks in facilitating benchmarking.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process of change adopted contradicted most of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reating receptivity to change. Also, that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Reference Costs seemed to have more relevance to resource planning at central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Executive level, than to effecting improvements at operational level in acute hospi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