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143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273篇
经济学   107篇
综合类   23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3篇
农业经济   41篇
经济概况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香港公屋制度对深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巍  魏建漳 《特区经济》2007,219(4):36-38
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政府通过其公共房屋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但我国内地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亟待完善。深圳作为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人均收入较高,政府运作高效,与香港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比内地其他城市更适于借鉴香港经验。深圳可以在现有的经济适用房与廉租屋制度框架下,借鉴香港经验,建立有深圳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2.
周豫 《特区经济》2013,(9):191-193
使用1985~2009年美国AHS微观面板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论证了住宅非典型性对住宅价格波动的非对称影响,此研究发现对针对中国市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普通住宅购买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提高低收入家庭住房拥有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住房是人的基本权利,各国政府均十分关注。住房保障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补充,是房地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新区人口规模的扩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住宅需求持续增加。然而,滨海新区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研究了滨海新区房地产业和住房保障体系的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剖析了深圳和浦东新区以及英国、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的住宅经验。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完善滨海新区房地产业和住房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4.
征收房地产税收的目的就是遏制房价的上涨以及增加财政收入.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房地产征税效率低,对房价上涨没起到抑制作用.通过对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房地产税收状况的分析,借鉴他们有效征税和成功遏制较高的房价措施,并结合我国房地产税收实际状况,提出来一系列房地产税征收政策及改进措施来不断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希望这些措施 能...  相似文献   
55.
Financial risk derived from housing price fluctuations in China garnered much public concern recentl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e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financial risk from housing price fluctuation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panel spatial Durbin models to empirically analyse housing price fluctuations and financial risks transmission from a spatial economic perspective. Employing the panel provincial data from 1999–2015, we conduct an analysis on the 30 provinces in China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among the Eastern,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soaring housing prices driven by bank credi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heavy investment, local governments’ land revenue and individuals and households demands leads to financial risk in various sectors; (2) due to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the capital agglomeration in metropolis from bank credits, real estate developers, and individuals and households furthers the amassment of financial risks; (3) housing prices have a significant spatial contagion effec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financial risk could directly transmit across provinces through housing price fluctuations; (4) financial risks could indirectly transmit across provinces via the ‘imitative behaviour’ or ‘driving effect’ of different sectors for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相似文献   
56.
摘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城市化影响金融业竞争力的理论模型,推导结果表明,城市化对金融业竞争力同时存在积聚效应和负向效应。随后本文利用江苏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金融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城市化本身有助于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工资成本起到了增强金融业竞争力的作用,但住房成本削弱了金融业竞争力。金融业能够起到优化配置经济资源的作用,在发挥金融业支持城市化建设这一作用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城市化提升金融业竞争力的路径和对策,力争达成城市化和金融业发展并行不悖的良好境界。  相似文献   
57.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扩大内需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对我国的消费率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主要从提高名义收入水平、减轻税收负担、调控房价等方面探讨了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财税政策。并提出在保证居民消费能力的同时,还需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让居民既有能力消费也敢于消费。  相似文献   
58.
利用从西安住宅市场上调研收集的数据,根据住宅产业价值链系统结构,运用构建的住宅产业价值链价值分布测算模型——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安市住宅产业价值链价值分布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西安市住宅产业价值链存在太过于依赖土地价值与资金价值,而投资分析、建设、营销服务等阶段价值创造能力过低,以及整体价值创造水平偏低等问题。因此,建议通过完善住宅产业的外包制度、调整土地供应制度、构建合理价值分配机制、建立价值创造联盟制度、构筑住宅产业虚拟价值链与价值网络等途径,来优化西安市住宅产业价值链价值分布格局,以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59.
在人12老龄化背景下.当人12总量和年龄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时,将对住宅价格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人口学研究基础上。有效结合住宅销售价格指数.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获得购房适龄人口数量与住宅价格的关系模型,同时创新性地纳入莱宾斯坦人口发展五阶段理论,通过Logarithmic曲线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结论显示,在假定条件下.随着未来适龄购房人口的减少,国内住房价格将在2018年出现拐点并逐步回落,并在2030年前后降至2000年水平(剔除通胀因素),之后将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因此当前在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同时,应从更长远的视角构建调控思路。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studies demand substitution in the context of US cities. Demand substitution occurs when individuals on the margin between certain city pairs affect demand patterns in the aggregate, causing certain cities to be better substitutes than others. Using a discrete model of city choice, I derive two predictions for migration flows and test them empirically using city-to-city migration data from the US Census. I show that cities which are similar on a variety of observable measures have higher levels of gross migration flows in the steady state and higher net migration flows in response to labor demand shocks. Finally, I propose pairwise correlation in metropolitan home prices as a price-based measure of substitutability and show that it contains substantial predictive power for migration flows relative to observable simila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