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41篇
经济学   44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25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可持续性和潜在增长率估算三方面的理论综述,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尚需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52.
当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献多侧重于跨过公司的经济动机,往往忽略了投资所在地的社会、经济以及地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古典引力理论和地缘经济学中的经济潜力观点,社会、经济及地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若干社会及地缘经济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日本在亚洲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53.
This paper specifies a macroeconometric model providing a simultaneous framework for estimating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the full-employment (FE) labor force and hours of work, the FE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and the growth path of potential (FE) output during 1960–2000. The estimated output and unemployment gaps are consistent with Okun’s Law.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s provided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nineties by comparing it with those of the three previous decades in terms of growth and utilization of potential output. Factors accounting for the growth of potential output, productivity and labor supply are identified and compared.  相似文献   
54.
In this article, we apply a new multivariate filter approach to estimate China’s potential output. Furthermore, we build an ARDL model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n potential growth caused by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estimation and China’s development.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economic slowdown is not a cyclical phenomenon and China’s potential growth has declined since 2010. We also show that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trade, which have a long-run relationship with potential output, exert negative long-run effect on potential growth justify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recent supply-side reforms.  相似文献   
55.
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客观上要求实现城市旅游的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有机结合。城市旅游系统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以城市空间为依托,以游客流为核心,包括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文化流等的空间网络系统。行政边界屏蔽效应的客观存在严重阻碍了城市旅游流系统各"子流系统"的有效运行,阻碍边界区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省域边界区应通过外部的"顺势与借势"和内部的"育势与运势"的有机结合,寻求当地城市政府、旅游企业和中介组织等行为主体作为质量提升途径,不断突破行政边界造成的屏蔽效应,来实现边界区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6.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and potentia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In China there is a growing debate on the role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 on food security. This paper uses satellite images to examine the changes of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and its potential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We find that between 1986 and 2000 China recorded a net in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1.9%), which almost offset the decrease in averag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r bioproductivity (−2.2%).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conversion of cultivated land has not hurt China's national food security. We also argue that more recent change in cultivated area likely has had little adverse effect on food security.  相似文献   
57.
巴曙松  杨现领 《财贸经济》2011,(3):96-101,137
从单个国家不同阶段的纵向来观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横向跨国对比来看,不同国家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统一的范式,城市化既可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未来城市化的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人口结构也将逐步跨越老龄化的时间窗口,这会对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产生负面冲击;同时,中国分散型的城市化抑制了创新、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带来的增长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了较强的"中心偏向","中心—外围"式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扩大了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58.
市场潜力、外部性与中国地区工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勇 《南方经济》2006,56(8):46-5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率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地区间工资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现象。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工资结构理论为指导.运用1997-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着眼于市场潜力、产业外部性和城市外部性三方面来考察现阶段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力的空间分布与产业和城市的外部性是造成中国地区工资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人才是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核心动力,各城市对人才求贤若渴,相继发布人才新政以招贤纳士。从城市硬条件和软因素角度,构建包含经济势能、创新投入和不动产结构的人才集聚影响因素体系,利用中国18个都市圈中心城市2008-2016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和随机效用模型分析影响人才集聚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心城市经济势能、创新投入和不动产结构与人才集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影响程度不同,不动产结构对人才集聚度的影响最大,是经济势能影响的2.23倍,是创新投入的1.64倍;其次是创新投入,其影响是经济势能的1.36倍。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中心城市不动产结构、创新投入和经济势能每增加一个单位,人才集聚度将分别上升0.42、0.25和0.19个单位。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一种快速消除有害电势接线装置的研究,给出了有害电势产生和影响的分析以及接线装置的具体电气设计方案,该装置利用短路放电原理,使测试绕组自身短路放电,能快速将绕组测试端的电势降低到5V以下,较好地解决了有害电势对于电阻测试仪器设备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