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40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57篇
经济学   51篇
综合类   31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区域财政收入差异的核心成因。首先利用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了2003—2010年各类财政收入来源对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的贡献,发现在此期间区域间人均GDP差异呈现出先增加后缩小的趋势,人均财政收入差异虽呈现出收敛态势,但仍然非常显著,远大于人均GDP差异,导致该现象的关键因素是营业税。由于营业税主要源于第三产业,本文继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讨论了产业发展对区域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的影响,得出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区域财政收入差异形成的核心原因的结论。该结论对缩小区域财政差异的政策选择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2.
文章基于2008-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信贷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等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三大地区及四大行业群信贷配置的差距及其动态演进,并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对信贷配置的时空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中国信贷配置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信贷资金的地区配置和行业配置存在明显差距。(2)从地区角度,中国信贷配置总体差距、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信贷配置较为均衡,未出现分化现象,中、西部地区的信贷配置在部分年份具有极化现象,且极化程度有所差异。具体来看,超变密度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各地区内省份之间信贷配置水平的非均衡性不断加强,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逐渐上升,而地区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呈现下降的态势。(3)从行业角度,各行业群信贷配置差距的波动更加明显,呈现行业内差距和行业间差距演变趋势不一致的走向,其中资本投入拉动型行业群的内部差距呈扩大趋势,技术创新驱动型行业群的内部差距波动最大,劳动密集优势型行业群与技术创新驱动型行业群间差距最大。(4)此外,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收敛模型表明,在2008-2013年和2014-2017年两个样本时间段中,尽管中国信贷配置的时空收敛速度存在差距,但其时空收敛性是明显的,从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外围区域向中心区域的追赶速度降低了。  相似文献   
23.
《Accounting Forum》2014,38(4):258-273
This paper is a speculative and exploratory essay on the emerging field of social accounting. In essence, the paper explores whether the fact that most social accounting has, traditionally at any rate, being promulgated by accountants might be a partial explanation for its self-disciplining limitations and, arguably, its weak inroads into discourse and practice. Through the lens of Erik Olin Wright's work, the paper reconsiders the potential of the social accounting project(s) and argues for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s as a means of interstitial transformation as a com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privileging of accounts directed towards symbiotic transformations.  相似文献   
24.
李晓峰  陈雨蒙 《金融研究》2018,454(4):20-34
本文采用事实测度法构建符合审慎特征的时变资本流动管理指标,并采用时变系数法考察了我国资本流动管理的有效性及其与短期资本流动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资本流动管理的有效性以2013年为界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另一方面,仅依靠增强管理有效性而不增加管理强度难以有效防范突发事件冲击造成的大规模资本流动。此外,审慎型资本流动管理政策可以有效调控短期资本流动,且其对于资本流动的短期影响强于长期。  相似文献   
25.
研究目标:揭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等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方法:利用2014年3月~2015年12月蚂蚁金服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月度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进行检验。研究发现:2014年3月~2015年12月,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总体区域差异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珠三角城市群内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导致互联网金融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互联网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σ收敛。研究创新:揭示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来源,对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进行经验检验。研究价值:对于缩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促进城市群互联网金融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以及哈长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时空动态演进。研究方法: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距呈缩小趋势但依然显著,区域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其创新能力分布呈不同的极化现象与趋势;其创新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邻域创新环境的优劣对周边城市创新水平的向上转移产生非同步、差异化影响。研究创新:挖掘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来源,并通过科学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为城市群创新差距提供空间解释。研究价值:对缩小城市群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构建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支撑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本文基于2003~2013年城市金融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研究结论如下,五大城市群总体、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总体上升趋势,珠三角、长中游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总体下降趋势。城市群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差异最大,长三角与长中游城市群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城市群金融发展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的演变趋势不一致,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演变趋势也不一致。城市群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梯度效应,呈现两极分化或多极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对地区间税收分配差距指标的分析,认为开征物业税很可能会扩大我国地区间税收分配差距。在当前物业税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该问题的研究。建议将土地出让金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作为物业税改革总体规划的重要配套措施,统筹设计相关制度,以有效防止地区间税收分配差距的不合理扩大,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9.
行业标准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3~2008年中国钢铁、煤炭、服装、食品加工、家电、机械制造六个行业的行业标准数目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变截据模型分析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总体影响,通过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分析行业标准化对其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的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均存在正面影响,行业标准对钢铁、煤炭行业的进出口及对家电的出口均产生负面影响,对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及家电的出口均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0.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an educational program for manufacturing managers in leadership roles who are making contributions towards the creation of customer delight as well as customer satisfaction us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basic concept combines an intelligent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with the kaizen activity progra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value creation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models based on a network referred to as Academia, Business, Consultancy, and Government (ABC-G). This educational program, which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Hokuriku District of Japan, was developed in 2005–2006 and the trial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in 2005 and 2006, and a trial run of this program was conducted in 2006 and 2007 in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and their employees. The results are informative of the effects of educating manufacturing managers in Japan and the problems that will have to be overcome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progr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