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55篇
工业经济   49篇
计划管理   450篇
经济学   320篇
综合类   149篇
运输经济   19篇
旅游经济   34篇
贸易经济   120篇
农业经济   523篇
经济概况   2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介绍了马鞍山市的概况、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布局、城市用地、土地开发整理、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促进该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2.
论城市土地定级权重确定方法之——综合集成赋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只有通过因素权重的科学确定才能正确揭示土地质量差异。如何确定城市土地定级权重系数,是土地资源综合评价中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主观、客观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方法和土地定级因素与土地质量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之上,提出同时体现主观和客观信息的综合集成赋权法,介绍了应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的具体方法,对综合集成赋权法运用于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3.
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广东省四会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中的不足,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重点分析各指标的含义、指标值获取方法和评价标准,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方法,并以广东省四会市为例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4.
Google Earth在成都市功能分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经了20余年的改革发展后,成都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城市的用地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功能分区日趋复杂,人地矛盾、功能与形态分区矛盾日渐凸现,城市功能分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开展成都市功能分区的研究也愈加重要,利用Google Earth软件提供的在线浏览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结合其特有的空间分析和查询功能,探讨成都市的功能区的分区及成因,并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5.
上海市的河流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业、生活、农畜业3个方面分析了上海市河流污染状况,提出了加强治污工作的立法和执法、优化城市污水处理和供水系统、进行内江和外江的综合治理、发展“城乡一体化生态工程”、多渠道吸收资金和实行资本经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6.
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表征地质遗迹与人文旅游资源存在密切的空间关系,是揭示一定区域内人文与自然关系及其成因机理的重要途径。以张家界市为研究区,在对该区地质遗迹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统计的基础上,对张家界各县(区)地质遗迹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展了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建立张家界地质遗迹与人文旅游资源两者空间关系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张家界地质遗迹与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关系成因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7.
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行业规程对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及土地定级技术路线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一种兼顾城市规划影响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地价潜力模型,揭示城市规划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测算结果提炼成城市规划因素因子,纳入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后参与多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土地级别。研究结果:城市规划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综合部署各项城市建设对土地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土地定级技术路线不仅能克服传统土地定级的局限,而且对现有国家规程的技术框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论: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8.
研究目的:测度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时空格局,为理解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过程规律及响应机制,优化沈阳市耕地利用模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能值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减少17.53%,能值输出增加89.19%。(2)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生产率(EPR)和能值产出率(EYR)分别增加129.40%、140.76%,各行政区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南高北低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环境负载率(ELR)呈“M”型波动增长,总体增加48.69%,北高南低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环境经济效率(EE)呈“W”型变化,总体下降15.38%,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结论: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自西北向东南先下降后上升的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应重点关注水稻种植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影响,合理调适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促进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科学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9.
[目的]研判中原城市群城市化发展中产业非农化、人口与城市化土地非农化等多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性与时空演变特征,为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基于2006—2016年研究时段,评价中原城市群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沟壑协调性。[结果](1)从时序特征看,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和土地非农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总体下降、过程波动的变化趋势,其中2006年、2011年和2016年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57、053和055,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2)从空间特征看,中原城市群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耦合协调性空间格局经历了由环形到“T”字型再逐渐形成“三点”式的分布特征,空间差异明显。[结论]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应强化城市协同发展,增强引领示范作用; 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优化产业空间格局,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是未来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0.
依据重庆市2013年建成区现状、行政区划和城乡总体规划,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发育阶段进行划分,并在调研基础上指出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的土地问题和完善策略。研究表明:重庆市低速、中速、快速和高度城市化乡镇分别占29.55%、27.27%、31.82%和11.36%;城乡结合部不同阶段乡镇土地问题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低速和中速城市化乡镇的土地问题主要围绕"土地监管",而后两类乡镇主要围绕"土地征用";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应注重协调远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历史遗留问题与未来趋势把握的关系和城市拓展与培育城郊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