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55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60篇
经济学   130篇
综合类   77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41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事权常作非正式调整,财力也常发生非正式转移配置。从总体来说,事权下移,财权有所上收,而财力则作不规则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基层县乡政府的财政困局。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项贯彻国家政策意图、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财政平衡制度,在我国由于其法律规制的程度过低,其实效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循序渐进,实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是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452.
“营改增”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对现有税收分权模式的影响。“营增比”指标与实际GDP增长率负相关,表明“营改增”所引起的税收收入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营改增”的减税效应也会对市场主体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同时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深远。“营改增”所涉及到的税权问题,短期内,可通过调整、完善中央与地方间的收入分配方案予以缓解;从长远来看,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回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453.
分税制改革以后,税收体系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部分,正式建立起以分税制为中心的财政分权体制。各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不仅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间接影响,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我国2005年至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估计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财政分权不仅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54.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for Argentina and Brazil. Economic openness adds costs and benefits to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beyond those analyzed in closed economi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ables with panel data for the period 1988–2005 are estimated. The innovation of the article lies in considering decentralization at the level of states/provinces. In Brazil, the effect of openness on decentralization is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both for expenditures and revenues; in Argentina, the effect is negative or not significant. This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ries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tructure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 financing.  相似文献   
455.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土地整理转型是中国社会治理机制转型的缩影。1949~1966年,高度行政集权下,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的延伸。1978~1998年在行政放权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和农民成为有独立经济目标的个体。1999至今,在新《土地管理法》约束和中央政府主导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方的互动增多。土地整理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关系的转型基本反映了中国治理机制的转型过程,而中国治理机制转型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转换、经济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这恰恰是社会转型的关键因子。因此,土地整理成为社会转型的风向标。但目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顺畅化。  相似文献   
456.
以税收和补贴作为切入点,考察制造业内部财政资源再配置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进而对其结构红利效应进行评估,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各地区的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财政资源再配置,其中补贴的再配置尤为明显;补贴在制造业内部的再配置,显著促进了要素向生产率较高和增长较快的行业流动,符合“结构红利假说”的方向,而税收再配置的作用则倾向于是负面的;对体制性约束的考察表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以及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均有利于强化财政资源再配置的积极作用,并缓解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57.
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性规制失效已不是简单的投入不足问题,其背后蕴藏的深刻动因值得我们探析,本文从规制权利的纵向配置出发,对FredrikssonGaston(2000)模型进行调整,分析并比较了规制集权与规制分权的均衡结果,并结合中国社会性规制现实分析造成社会性规制失效的可能动因。研究表明,在一定假设下,规制集权与分权都可以达到最优的均衡。结合中国社会性规制体制制度特征,本文认为,调整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及其行为,畅通公众偏好表达渠道是提高规制决策与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国社会性规制体系完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58.
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编制下的各级地方政府是经济运行中的特殊利益主体。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受不同的经济体制运行要求的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内涵与方式动态地演变。地方政府间竞争对我国在改革中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担当了市场化渐进的中间过渡角色,也  相似文献   
459.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fiscal authority to lower level jurisdictions contributes to the efficient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but conflicts with national objectiv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system of fiscal relations, including both the grant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s for policy coordination, are necessary for achieving the full benefits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while preserving national efficiency and equity objectives. The case for decentralization is recounted, along with the ways it can impinge upon efficiency and equit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se adverse effects can be mitigated by appropriate fiscal transfers, both equalizing and conditional, and suitable measures of policy harmonization.  相似文献   
460.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中,缺少制度框架对各级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制度变迁的法制化程度不高,财政分权和政府行政垂直集权之间隐藏着尖锐的矛盾,且财政分权制度本身也存在许多缺陷。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财政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包括: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应通过立法相对固定;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的设计必须和财政分权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应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实行预算硬约束,并调节好财政分权和行政集权之间的矛盾;在财政纵向分权的同时。横向财权必须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