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5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财政金融   982篇
工业经济   115篇
计划管理   554篇
经济学   1574篇
综合类   981篇
运输经济   17篇
旅游经济   47篇
贸易经济   586篇
农业经济   354篇
经济概况   85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中国居民物质性消费与收入关系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志辉  琳琳 《经济地理》2002,22(2):192-195
对1993年起中国开始步入过剩经济时代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沿海与内地城镇及农村居民物质性消费与收入的恩格尔函数及其特征;在收入-消费关系空间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居民消费倾向内地高于沿海,内地城镇高于农村。最后从居民物质性消费与收入关系及空间特征角度讨论了现阶段加速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1988~2002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楚亮 《财经研究》2006,32(9):103-112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以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泰尔指数分解、G.Fields分解、Blinder分解、分位回归分解等多种方法讨论了1988年、1995年和2002年“城乡”因素本身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这些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的城乡差距较显著并在不断扩大;而且城乡差距更不利于农村中的低收入人群。  相似文献   
73.
房地产还原利率的构成与测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分析投资的风险补偿入手,提出了房地产还原利率的构成和测算公式,同时指出了构成房地产还原利率的银行利率应是复利计算方式下,相应年期的利率,然后探讨了房地产还原利率各构成部分的测算过程,并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为例,给出了不同收益年限的房地产还原利率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4.
我国收入贸易条件变动分析:1995~2004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飞翔  郑静  聂钊 《经济经纬》2005,25(5):30-33
收入贸易条件衡量的是一国在国际分工中获得的总体贸易利益的多少,在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时应当合理考虑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近年来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趋势,这表明外贸规模的扩大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仅仅根据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而得出我国贸易条件出现严重恶化的结论缺乏充分的根据。从国际经济竞争的现实背景来考虑,我国应当在保持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不恶化的情况下,继续大力推动出口贸易量较快地增长。  相似文献   
75.
白璐 《经济与管理》2007,21(8):30-33
基于Akerlof逆向选择模型,引入收入因素对其分析,通过说明收入因素影响消费偏好,进而改变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建立一个有限次交易后最终达到非零均衡的部分逆向选择的基本模型,并着重从这一侧面,即收入因素的影响,分析为什么在中国劣质品市场会长期存在。研究表明:购买偏好因收入增加而改变明显的劣质品的解决途径是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购买偏好随收入增加改变不明显的劣质品的解决途径是增加外部干预。  相似文献   
76.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wage inequality over the last 30 years and supports this explanation with evidence. A faster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troduces new unknown elements at the workplace. The need to cope with the unknown accentuates the role of ability and thus increases wage inequality within and between education groups. Inasmuch as education is an irreversible investment project the rise in within group inequality BOOSTS UP the rise of between group inequality. Guided by this theory we turn to the PSID for evidence. Using parents' education to approximate child's ability we show the following set of results: (a) Controlling for education of the child, parents' education contributed much more in the 1980s to his wage growth than in the 1970s. (b)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rents' and the child's education increases from the 1970s to the 1980s. (c) The return to college education for an individual with no ability rents did not change—it remains steady at the 23 percent. (d) Facts (a)–(c)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the impact of parent's income. It is parents' education and not parents' income that is more relevant for son's economic outcomes in the 1980s.  相似文献   
77.
本文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湖南省农民收入水平地区间差异的对比分析和影响农民收入水 平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说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均有重要影响。造成湖南省农民收入水 平地区间差异的原因在于:农村教育发展上的差异、非农产业发展上的差异、市场化发育程度上的差异、资源环境条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8.
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收入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洪庆 《经济经纬》2007,(1):129-132
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表明,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匮乏且结构不合理,河南省农村人均收入和人均累计公共物品投资的地区差距在逐渐拉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79.
本文在对传统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基本内涵及现时外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传统收益的特点和在当前经济环境中遇到的挑战,从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选择的博弈与修正中,认为会计学中全面收益理想内涵是与经济学收益完全契合的概念,是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博弈过程中达到和谐和统一。同时在分析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基础上,依据现行经济环境和会计计量条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收益表报告模式。  相似文献   
80.
从人力资本角度论"共"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为产权的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其最高表现形式为共产主义。当前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人们似乎在有意无意地回避共产主义,这种信仰危机将危及人们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从而歪曲并最终放弃马克思理论。本文拟从人力资本角度探讨传统资本主义时代不对等契约下物质股权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寻租"与"准租",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经济主体的专用性增强使得人力资本由债权性资本转为股权性资本,物质股权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从而在实质上实现"共"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