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8篇
财政金融   67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180篇
经济学   477篇
综合类   231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83篇
农业经济   116篇
经济概况   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从2000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逐渐步入了高龄化社会。近些年,伴随着人口、家庭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养老模式也面临着转变和挑战,而长期护理保险则是突破传统家庭养老和护理模式的有益选择。中国大陆地区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全意义上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较早且较为完善,因此有必要借鉴和学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从中得到启示,探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以及建立该模式的具体方式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962.
明清江南人口职业结构变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华 《中国农史》2004,23(4):105-110
本文从明清江南农村和城镇人口职业结构变动的角度,思考明清江南社会经济的变动轨迹。在前人和本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明清江南农村人口职业的非纯农化,城镇工商服务业人口的增加。促使人口职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动。  相似文献   
963.
1997—1999年调查结果显示,汤旺河林区现分布鸟类13目41科199种,其中古北界成分132种,东洋界成分10种,跨两界分布或尚未明确归属的广布种57种。全区鸟类中,侯鸟占68.4%,旅鸟占15.1%,留鸟占16.5%;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目7科3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  相似文献   
964.
舟山捕捞渔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总结了舟山捕捞渔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历史经验,探讨了当前实现基本生活保障的模式及筹资渠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5.
水库移民需要遵循适度环境容量原则,即在不损害生态平衡和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区域资源能长期稳定地供养的人口。相关的论断很多,基本的有“资源有限悲观论”和“技术进步乐观论”。我们分别对这两类观点中的一些理论分支加以梳理,并得出有助于中国水库移民的制度基础,以保证自然生态良性循环,顺畅吸纳并且持续供养水库移民。  相似文献   
966.
应重视和加强土地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土地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空间区域,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文章分析了我国土地承载力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区域耕地承载力评价观,建立我国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重视和加强土地承载力评价研究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67.
人口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是:人口规模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性别比偏高、人口老龄化等。而且由于人口剧增,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为了进一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所采取的人口措施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针对人口结构的变化采取各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968.
[目的]探索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并寻求适当的政策措施以强化动力、规避阻力。[方法]首先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划分为"流入城市"、"迁入城市"、"融入城市"3个阶段,接着运用"推-拉"理论,从城市和农村两个角度,对各个阶段面临的推力和拉力进行分析。[结果]推动市民化进程的动力来自于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而阻力来自于城市的外推力和农村的回拉力,4种力量相互博弈在市民化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在"流入"阶段,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起主要的作用,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在"迁入"阶段,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城市的外推力作用明显;在"融入"阶段,城市外推力和农村回拉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市民化进程。[结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流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迁入";培养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意识,并提高城市的接纳度,实现"融入"。  相似文献   
969.
研究目的:全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异速发展的演化趋势,区域和规模差异,并比较二者异速发展的测度方法。研究方法:采用城市土地与人口增长率之比、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和异速增长模型测度全国、省域和城市3个层面二者之间增速差异。研究结果:中国自1990年以来土地城镇化持续快于人口城镇化,2006年以后该趋势放缓,2020年该趋势初步扭转。2006—2020年,超过80%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东北多数城市在城市人口负增长情况下,城市土地仍在扩张。从城市规模来看,大中小城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是唯一反映土地城镇化连续变化趋势的指标,是监测土地城镇化趋势的首推方法。虽然全国层面土地过快城镇化趋势初步扭转,但各省、各城市差异明显,城市人口密度下降速度超过同期水平的省市是未来政策调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70.
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子华  王晚英 《中国农史》2005,24(3):103-112
农村人口流动一直是中国社会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简要回顾了20世纪学术界对1949年以前中国历代农村人口流动所做的探索,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