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725篇
  免费   1391篇
  国内免费   385篇
财政金融   102755篇
工业经济   8398篇
计划管理   79122篇
经济学   36727篇
综合类   16609篇
运输经济   2313篇
旅游经济   61篇
贸易经济   48213篇
农业经济   17975篇
经济概况   40919篇
信息产业经济   267篇
邮电经济   1142篇
  2024年   1234篇
  2023年   4608篇
  2022年   3334篇
  2021年   5519篇
  2020年   5891篇
  2019年   6644篇
  2018年   2733篇
  2017年   6596篇
  2016年   7693篇
  2015年   10011篇
  2014年   23432篇
  2013年   19475篇
  2012年   21727篇
  2011年   23333篇
  2010年   20334篇
  2009年   21743篇
  2008年   23155篇
  2007年   18418篇
  2006年   17699篇
  2005年   16933篇
  2004年   15091篇
  2003年   17717篇
  2002年   13242篇
  2001年   10778篇
  2000年   10929篇
  1999年   3763篇
  1998年   3762篇
  1997年   3447篇
  1996年   2991篇
  1995年   2433篇
  1994年   2748篇
  1993年   1845篇
  1992年   1522篇
  1991年   1245篇
  1990年   1017篇
  1989年   1019篇
  1988年   127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7篇
  1958年   19篇
  19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的以提高审计报告信息相关性为目的的审计报告准则的修改。本文分析了我国2016年新修订的审计报告准则的价值、实施效果以及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65.
文章基于10个智慧供应链金融案例,对供应链金融中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机制、作用机理及所实现的智慧效应进行了梳理,报告了供应链金融进行智慧化创新的内在逻辑.通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展开实践案例资料调查,反映了供应链金融业务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支撑以解决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构建出"需求—手段—中介—效应"这一供应链金融创新机理模型,揭示了供应链金融智慧化创新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66.
普惠金融和金融稳定性都是近年来业内热议的话题。然而,普惠金融对于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并且由于普惠金融数据的稀缺性和相对新颖性,有关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笔者使用了来自2004-2017年间140多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从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和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两个维度考察了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结果表明:银行分支数、个人贷款率显著地降低了银行违约概率和不良贷款率,对促进经济体的金融稳定有着积极作用。在高收入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稳定性影响不大;在中等收入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有利有弊;在低收入国家,扩大金融包容性会显著增加金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7.
68.
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愈来愈重视居民的消费。从政府近年来的工作报告中就可以很清晰地知晓政府已经在推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对消费金融产品给予了充分重视。在国内,商业银行由于体制的原因,在消费金融上开展业务的时间较晚,而改革也由于固有观念等原因推进得比较缓慢。为了应对政策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有必要研究推行一套新的营销模式。笔者在分析了行业情况以及进行市场分析以后,对商业银行的金融信贷产品的营销模式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69.
邱晗  黄益平  纪洋 《金融研究》2018,461(11):17-30
本文使用2011-2015年263家银行的年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基于蚂蚁金服用户数据构建的地市级数字金融普惠指数,探究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实质上推动了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改变了银行的负债端结构,使得银行负债端越来越依赖于同业拆借等批发性资金。负债端结构的改变导致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偏好上升,但是借贷利率和净息差都有所下降。即银行选择了更高风险的资产来弥补负债端成本上升所造成的损失,但并没有将成本向下游企业转移。此外,本文还发现规模越大的银行受到金融科技的冲击越小。  相似文献   
70.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份额对城镇居民收入份额呈负相关关系,而第三产业份额与收入份额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对为增加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份额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