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3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64篇
财政金融   1078篇
工业经济   118篇
计划管理   963篇
经济学   1101篇
综合类   655篇
运输经济   24篇
旅游经济   147篇
贸易经济   758篇
农业经济   87篇
经济概况   64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The existing state of sanitation in developing Asian countries fails to deliver a level of service that is adequate for meeting the human right to a standard of living consistent with dignity and health, or for sustaining the capacit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have access to clean water resources and healthy ecosystems. We argue that translating the current neo-centralised technologi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mainstreamed by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would not re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stead it is necessary to ‘leap frog’ to the emerging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at are responsive to current needs and contexts and to potential risks. The sustainability focus and often decentralised technologies of this emergent stage in sanitation present many opportunities for new actors to enter the urban sanitation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barriers to entry, particula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ven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focused on increasing shareholder value.We propose that perspectives from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ourse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both the ‘pull’ for seizing the business opportunity for profit while serving social needs, and the ‘push’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in order to serve a wider social purpose for corporations. The wealth of nations, at least as reported in ubiquitous GDP terms,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rough the activities of corporations driven by a profit motive; but the increased poverty, injustice 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 that have resulted from economic activity suggest that corporations perhaps ought to have regard for broader concerns beyond shareholder value. We explore how the alternative relational view of a corporation, as a metaphorical person within society who adopts a moral code consistent with both Buddhist economics and Adam Smith's philosophy, may facilitate profitable corporations that provide better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outcomes in serving the need for sustainable sanitation services in developing Asi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02.
丁剑平  鄂永健 《财经研究》2005,31(11):41-49
在同时考虑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实际汇率贬值会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会减少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按照理论分析的结果,文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两部门实际工资及就业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显著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汇率变动不敏感,而两部门的实际工资和实际汇率之间则都没有协整关系存在.进一步检验发现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在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结构也没有影响.总的结论认为,即使考虑到非贸易部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整个就业也是不利的,而贬值有利于整个就业.  相似文献   
103.
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会计系统不但给公司控制机制提供直接的财务信息,而且还提供股票价格中反映的所有间接信息。会计治理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为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减缓由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问题,以及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证据。本文着重探讨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作用,公司治理机制对财务会计信息反作用的互动研究,并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肖云  刘昕  张丽娟 《城市问题》2007,(4):70-74,79
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主要由下岗工人与农民工组成,他们是就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制度安排,促进灵活就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中低层灵活就业中的两大类群体在就业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区别,对此进行分析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实现灵活就业,并为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以大陆上海地区、江苏地区以及台湾地区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244份有效样本,以LISREL结构方程式为分析工具,企图建立企业文化、企业培训与组织绩效等构面完整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解释高阶主管支持、企业文化强度对企业培训、组织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上市公司年度经营绩效以及管理人员报酬等相关信息着手,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高管人员的薪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讨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7.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笑霞 《现代财经》2007,27(4):75-80,F0003
企业在为股东牟利之外,是否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一直以来学术界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并形成了反对社会责任论、单一社会责任论和多元社会责任论等三种流派。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企业活动对外部社会的影响加剧,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承担多元社会责任已成为一种客观必然,这不仅是外部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要求企业承担多元社会责任并不意味着要企业办社会或无限制地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08.
关华  何军  李金霞 《经济与管理》2007,21(11):35-3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中国从乡村型农业社会向城市型工业社会这一历史转型期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制度因素、供给因素和经济因素,针对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的特殊性,应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推动工作,加快城镇化、农村工业化进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养培训机制,建立良好的劳务输出服务体制等,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李泳平 《经济问题》2007,(10):67-69,73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政府三方相互制衡机制下,各相关利益主体间关系的重构.它的演进层次与实现过程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下"理性经济人"在面临"社会公众"的约束之下所做出的最优选择行动,它既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0.
马克思就业理论与西方就业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榛 《经济学家》2006,1(5):26-32
对中国失业的研究已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而寻求理论支持则是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检索就业理论的资料,可以发现最有代表性的就业理论是马克思就业理论和西方就业理论。因此,对这两种就业理论加以比较,理解它们形成的不同背景和分析路径,对比它们不同的内容体系,可以发现它们其实发掘的只是失业的一个方面,遵循的是失业发生、发展的一条路径。因此,在比较中更全面地理解失业,并且可以为研究我国的失业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