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06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财政金融   7240篇
工业经济   1888篇
计划管理   6220篇
经济学   7501篇
综合类   2400篇
运输经济   671篇
旅游经济   112篇
贸易经济   6794篇
农业经济   4258篇
经济概况   11862篇
信息产业经济   92篇
邮电经济   212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739篇
  2015年   1136篇
  2014年   2982篇
  2013年   2650篇
  2012年   3493篇
  2011年   3791篇
  2010年   3542篇
  2009年   3755篇
  2008年   4101篇
  2007年   3217篇
  2006年   2821篇
  2005年   2649篇
  2004年   1769篇
  2003年   1969篇
  2002年   1552篇
  2001年   1488篇
  2000年   1469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478篇
  1997年   446篇
  1996年   389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239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FDI地点选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中,政策优惠、产业结构、开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都对 FDI 的地区选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各个因素的作用是随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优惠政策一直是吸引外资的最主要因素;而外商对产业结构的重视程度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1992年以后,开放水平对外资的吸引力作用有所下降,相反,市场化程度对外资的吸引作用却有所增强,这些因素在地区间的差距是造成外资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生态视角下的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的客观基础.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在生态视角下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规划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是前提,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经济是根本,选择适合西部地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是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增强农民自创能力是保障.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农村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建立的27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对2005年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能综合反映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五大主因素,并对其分别命名为农民生活水平因素、农业现代化因素、精神文明因素、农村改革因素、农村环境因素.得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不高、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地区内部各因素发展不均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中国的肥胖儿童不断增多。由于该现象发生在“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实施以后,后者被认为是前者之因。然而,实证研究的缺乏使生育政策与儿童营养过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使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探讨政策与儿童(0-12岁)营养过剩之间的关系。多层模型和纵向分析结果显示,其一,儿童营养过剩的比例在90年代持续攀升,但增长速度较慢。其二,虽然生活在一孩生育政策地区的儿童营养过剩的比例高于其它地区儿童,独生子女营养过剩的比例超过非独生子女,但在其它条件同等的情况下,生育政策的地区差异和姊妹结构与儿童营养过剩概率无显著关联。分析结果并不支持“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儿童肥胖”的公共观点。影响儿童营养过剩的主要因素包括父母的体重、母亲的教育、社区发展水平和省份。  相似文献   
995.
老挝政府制订了长期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主要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来执行,北部地区的川圹和琅勃拉邦两地推广畜牧业和旅游业投资,位于中部地区的万象集中发展旅游业和工业,甘蒙地区集中发展电力和加工工业,南部的沙湾那吉和占巴塞地区集中发展贸易,农业及旅游业。  相似文献   
996.
国英杰 《经济》2007,(10):10-11
在9月份召开的澳大利亚APEC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农业部长戈尔杰耶夫要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同行探讨组建一个"粮食欧佩克",以避免国际粮价的剧烈波动和可能到来的"粮荒".独联体地区的另外两大"粮仓"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已经对这个构想表示了赞赏.如果俄能够争取到美澳的加入,这个组织将能控制全世界62%的粮食出口.由于粮食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看重,粮食甚至开始成为个别大国的"武器".  相似文献   
997.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拓展了全省发展的空间,更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巨大机遇。大田必须抓住机遇,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立足三明市“产业连接带”的功能定位,发挥优势,创造优势,积极参与全省、全市产业分工,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主动承接“大泉州”经济圈经济辐射,着力建设闽中特色农业种养基地、闽中矿产资源加工转化基地、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闽南产业分工承接基地,构建文明、开放、繁荣的闽中经济走廊,促进大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姚明  曾贤贵 《经济前沿》2005,(12):19-21
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必须重视该区域的经济建设,只有56个兄弟民族的共同富裕,才能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经济发展的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9.
在渐进的市场改革和开放进程中,长三角地区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为表现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并没有遵循城市化进程的国际经验,即城市化主要来自工业化的推动,而主要由于工业企业集中、政府干预和市场促进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人口城市化发展的演进特征则是上述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切地说,不断增加的工业生产活动并没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挥明显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市场开放进程中不断向市区集聚的工业企业的集聚行为(而非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考察和分析了不同阶段长三角人口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特征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袁本华 《经济师》2004,(7):115-116
在西部大开发中 ,以湖北和西部旅游资源为基础 ,长江旅游文化为纽带 ,产品优势互补、市场互补为条件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和大产业 ,以实现湖北和西部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