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15篇
综合类   2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企业技术开发》2016,(4):94-96
传统的财务分析侧重于财务指标计算,偏重于财务技术,文章借鉴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提出财务分析的大历史观,从更加广阔的视野进行分析。不仅重视财务分析的技术层面,也注重财务分析的人文社会层面,既注重术,也注重道,由技入道,术道结合,分析财务数据演化背后的规律,从而预测公司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2.
丁慧敏 《魅力中国》2014,(17):28-2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超过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志,马克思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确立了一种主体的、辩证的全新实践观,并以此为线索,回答了历史的主体、历史的使命等问题,揭开了历史发展之谜;同时运用马克思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中国梦”。  相似文献   
43.
崔卉  崔山 《改革与开放》2014,(24):80-84
本文依据华夏训诂学和现代科技条件,从劳动过程中发现了理解社会史的锁匙:电磁波粒运动规律证明:个体思维→群体思想—社会认识的劳动过程,都是自然历史过程.西方哲学的特殊性在于记录口头言语的拼音字母书面语:语形,只展示语音,不展现语义.依据现代科学技术认知条件定义:哲学是人借助语言文字交传实践经验认识的科学技术.毛泽东哲学,是东方农业民族借助古今汉语交传实践经验认识的科学技术,确立于1937年.  相似文献   
44.
杨敏 《价值工程》2011,30(33):263-264
司马迁著史以六经为原则,其史学思想及价值评判、道德评判标准均受其经学教育思想制约。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过程中,司马迁考察历史和现实、研究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都以经学教育为本位。司马迁围绕着这一思想,形成了自己自成一家的史学思想、道德观和历史观,满足了新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45.
历史课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同时,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祖国的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美国会计准则及其环境:75年发展历史的二元研究》是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井尻雄士教授应日本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邀请于2003年为日本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日本会计业界相关人士所做的一篇演讲论文。井尻雄士教授所著的这篇演讲论文(以下简称井文)回顾了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75年的发展历史,评价了美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并对美国会计准则在发展和施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以及美国法制和监管环境对财务会计发展与会计准则的制定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了深入剖析。译者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感触良多,尽管其中的一些观点值得作进一步商榷和探讨,但是文中所提出的诸多问题无不是当代财务会计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需要会计学人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7.
胡钧  杨静 《经济学家》2005,2(6):4-11
“经济人”假设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本区别所在的重大理论问题,作者从新的角度揭示它的实质,指出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区分了“经济人”与“人格化资本”两种不同概括的本质区别.以期揭示“经济人”概括研究方法上的唯心史观本质。  相似文献   
48.
“心怀天下”就是见个人你就要想到他都有什么需要,可以怎么更好地帮到他。这种随时随地着眼于改善性价比的入微视野,就是商业的根本  相似文献   
49.
当前大学生普遍缺失历史感,高校必须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历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高校要立足于"纲要"课程,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人本主义为核心,重塑当代大学生科学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50.
《商》2015,(50)
新课改不断深入,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历史课堂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初中历史课堂不仅要让学生们学到历史知识,更要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历史观。让学生们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成为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呢,本文就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历史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