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62篇
工业经济   31篇
计划管理   187篇
经济学   261篇
综合类   12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25篇
农业经济   73篇
经济概况   2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产业对劳动者的吸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国家和地区今后劳动者的就业空间。目前,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新疆地处边疆,因此,在促进其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之际,对其各产业劳动者的吸纳程度进行分析其意义就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22.
实现全面小康与扩大就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扩大就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考虑我国扩大就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内涵与关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定量分析技术,探索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规律,分析相关经济政策实现的可行性,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山东省第三产业劳动就业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第三产业与劳动就业同步增长,就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本运用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方法,通过对山东省第三产业增长过程中劳动就业贡献率的测算,分析了山东省第三产业劳动就业的特点,并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及关联方式,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尤其是决定了就业结构的状况。陕西产业结构从整体上讲正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但就业结构的变动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并且二者发展不平衡。为了缓解就业形势,陕西应在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巩固第二产业的支柱地位,积极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26.
我国目前失业人员数量庞大,就业形势严峻。加入WTO后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就业体制、就业市场的结构带来影响。为此,须采取适当的对策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7.
对贵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发展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贵州现实的客观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贵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对资源型企业进行新技术改造,从制度安排、产权置换、资本运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实现资源开发的规模经营;二是发挥“三线”企业的技术优势,激发技术型企业的创业冲动;三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8.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发展进程和水平.分析发现,万州区与涪陵区在产业结构上都存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与其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不一致的现象,其中,涪陵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但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弱,而万州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要弱于涪陵区.两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改善就业结构,充分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29.
杜焕来 《时代经贸》2007,5(12X):17-18,20
计划经济体制人为地造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使农民逐步有了选择职业的自主权。本文用定量方法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和效益,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不同因素,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0.
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在区域经济范围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扩大就业,解决就业压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