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财政金融   95篇
工业经济   48篇
计划管理   351篇
经济学   461篇
综合类   115篇
运输经济   53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351篇
农业经济   125篇
经济概况   743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本文运用变异系数与泰尔指数两种方法,全面测度2008—2017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一市三省各市(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结果显示: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由低到高,区域内部均等化水平亟待提升.分解泰尔指数计算结果后发现,组间差距远超组内差距,即浙东浙西、皖南皖北之间基本公...  相似文献   
952.
朱田丽 《中国商论》2024,(5):156-159
本文通过研究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耦合协调互动关系,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章以“西安都市圈”为研究区,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两系统的综合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量和时空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两者不完全同步;(2)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相互配合程度虽不断加深,但耦合协调等级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始终处于磨合阶段,呈现“中心(西安)-外围(咸阳、渭南和铜川)”断崖式不协调空间格局;(3)低值区(铜川)和中间值(咸阳、渭南)的耦合协调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城市间差距逐年缩小,但与高值区(西安)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西安需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优化双系统协调关系,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进而实现“西安都市圈”综合协调等级发生质变,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53.
本文对保定市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保定市发展应该依托京津冀经济圈,充分利用京津的各种优势资源,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接收京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转移下来的产业,促进保定市经济发展。依据保定市的自然经济条件,保定市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依据城镇所在的主体功能区域特征确定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阐述了保定市都市圈规划的必要性以及都市圈内部保定市区和卫星城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分西部太行山区和东部平原区两个部分阐明保定市区与市域腹地的关系。最后指出保定市城镇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954.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途径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洪庆  朱荣林 《经济纵横》2004,(7):18-20,27
本文根据欧盟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组织运作的经验及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 2 0多年来运作的经验教训 ,提出实现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55.
《经济地理》2021,41(1):66-73
基于长江三角洲42个城市2000—2017年面板数据,在对城市群经济格局演变分析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测算与分解。研究发现:尽管长江三角洲GDP空间分布呈现相对稳定的"核心—边缘"格局,但2000—2017年不均衡指数的下降表明扩散效应的显现。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表现出较强稳健性,但不同因素的效应存在差异,特别是间接效应差异更为明显。基于空间计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发现,核心区溢出效应显著大于边缘区,且随着一体化进程推进,溢出效应也出现明显增强;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呈现"倒U"型趋势,超过400 km后溢出效应仍然较强的现象,表明一定范围内城市数量增加,有利于有效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增长。  相似文献   
956.
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大部分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区域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商贸文化,支撑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领先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持续处于中国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57.
958.
959.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和探讨城市职能问题的概念框架。利用这个概念框架,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工业职能分工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三角城市工业职能分工体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本文还发现,对于每一年份,长三角不同城市(行业)的工业职能分工系数具有显著的差异,且不同城市(行业)的工业职能分工系数在1998—2006年期间的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60.
环北京经合区的提出,并非一朝一夕。早在八年前,环北京经合区概念的提出者之一吴良镛(两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就提到现在貌似繁华的北京,实质上是孤岛经济的典型案例。近年来,由于京津冀都市圈的提出和规划,它背后默默付出的,且回报甚少的河北,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