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2篇
  免费   56篇
财政金融   1144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302篇
经济学   517篇
综合类   187篇
运输经济   15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197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34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current corporate income tax (CIT) expense occupies just one line item on the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However, it is a unique line item following tax rules and not financial reporting rul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rules is that it reflects the effective tax rate (ETR), which can differ from the statutory tax rate (STR). With inflation, this ETR-STR difference can be more significant du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ax distortions. In this study, we expand on the standard formulas for the ETR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inflation-related tax distortions when computed under the following four cases: (i) Historical-cost-based accounting under a nominal tax basis, (ii) Fair-value-based accounting under a nominal tax basis, (iii) Historical-cost-based accounting under a real tax basis, and (iv) Fair-value-based accounting under a real tax basis. Further, we suggest a modified model for business valuation considering these tax distortions and provide a general formula to independently calculate the value of inflation-related tax distortions.  相似文献   
992.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探讨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规律,本文根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特点,把它分解为美元有效汇率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之积形式,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重新考察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对传统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进行修正。从我们研究中可以看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马歇尔-勒纳条件修正的重要作用,这包括美元有效汇率对人民币汇率弹性和人民币在美元有效汇率中的权重的两种影响。另一方面,即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存在“J”曲线效应,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J”曲线是否存在还要依赖一定的条件。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出口(或进口)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和外国收入(或国内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也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从弹性的变化来看,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会恶化中国贸易收支。而对“J”曲线效应的实证研究显示无论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还是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和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贬值,我国“J”曲线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采用1999年1季度~2012年2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和外需变化对我国内资工业行业利润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人民币升值显著的降低了我国内资工业行业的利润率。长期中,人民币实际升值1% ,我国内资工业利润率将减少约0.07个百分点。其二,外需变化对我国内资工业利润率产生了显著的同方向影响。长期中,发达国家实际产出降低1%,我国内资工业利润率减少约0.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在Carroll和Cuadrado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构建参数的合理范围,为目前实证分析的结论“经济的高增长导致高储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解说。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下,我们发现储蓄率将最终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并且其在趋于均衡的路径上不断向上攀升的。本文还发现,由于中国居民“好面子”、攀比之风盛行,使得经济本身的高速增长成为导致高储蓄的重要原因。另外,资本产出弹性过高、个人贴现率偏低和跨期替代弹性过小也是导致高储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随着我国企业并购交易活动的日益活跃和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现行并购税制的完善建设问题也日渐凸出,从理论上对企业并购与并购税制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是探究完善我国企业并购税制的逻辑起点。通常而言,企业并购交易是效率的选择,课于该交易的税收应保持中性,并购税制的变迁及优化完善依赖于税制结构、税种、税率、税基、税收优惠政策及税收征管办法等要素的设计选择。企业并购税制安排应着重从所得税设计、免税并购及免税并购适用条件的设定和完善并购制的时机选择等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996.
徐赟 《对外经贸》2021,(4):47-50
在我国历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中,服装产品退税率的调整频率和幅度在各行业中最为突出。以引力模型为基础,研究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服装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贸易双方GDP、地理距离、货币相对购买力和国别特定因素条件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服装出口具有显著影响,提高出口退税率可以稳定或扩大出口,有效应对外需疲软。为消除出口骗税产生的虚假贸易数据的影响,以扣除贸易成本的进口国报告的进口额衡量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实证结果再次印证,出口退税对服装出口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提出,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负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利地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壮大。本文以吉林省村镇银行为例,实证检验了利率市场化对于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和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实际效果,对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管涛 《金融研究》2016,428(2):113-120
“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重大步伐。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必须尊重“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为此,要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要坚持强势人民币理念,不为市场预期所左右;要客服浮动恐惧,逐步调整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新常态。同时,中央银行应保持对外汇市场的适度调控,防止汇率短期内过度波动或者长期偏离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   
999.
李心愉  段志明 《金融研究》2016,437(11):128-141
本文构建模型论证了个人所得税递延政策对商业养老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显示,延税型账户(EET)在缴费规模提高的同时,基金管理者降低了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最终扩大了基金的终端规模,并改善了基金的风险状况。个人可以根据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适当提高缴费率。此外,以上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个人效用能否得到改善,而效用的改善需要对养老金领取阶段减免税,即EET与TEE(免税型账户)的“双税优”政策并举。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基于改进的Cushman(1986)数理模型,采用多元GARCH-BEKK模型估计汇率波动率,并建立似无关(SUR)模型,分别考察我国对美国、欧洲、日本的双边出口贸易中第三国汇率效应的存在性及其特性。基于双边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双边贸易除了受到双边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外,还受到第三国汇率因素的影响。中国向美国(欧洲、日本)的出口贸易量随着相应的第三国汇率波动的扩大而增加,随着第三国汇率升值而减小。进一步我们分行业研究,发现在大多数的贸易行业中能够得到与前文一致的结果。由此分析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波动扩大并不会强烈影响我国贸易,应不断加强汇率机制改革力度。并解释了为何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并未改善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同时,也指出在贸易总量研究中以有效汇率波动代理汇率风险可能造成估计结果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