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9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59篇
经济学   87篇
综合类   56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27篇
农业经济   197篇
经济概况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邱连逵 《水利经济》2012,30(1):48-50
会泽县饮水安全建设滞后,资金投入短缺,水资源利用率低。从3方面提出了解决饮水安全的途径,即改进工作作风,形成干群互动互助环境;构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公平分配水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共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2.
本文基于1997—2010年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算了市级层面的技术进步方向,并借助“撤县设区”这一自然实验,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要素结构变动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使得资本—劳动比上升,进而导致技术进步方向偏向于资本,符合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弱诱导偏向型假说”;(2)“撤县设区”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有条件的,主要限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即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的地区;(3)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资本要素更为丰富,因而“撤县设区”显著提高了东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比,使其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  相似文献   
83.
周密  赵晓琳  黄利 《南方经济》2020,39(5):18-33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公共产品主要供给制度。该制度以其筹补结合的供给方式,弥补了由于税费减免导致的财政资金短缺加之村民筹资不足带来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缺失,有效促进了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上村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但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提供的村级供给产品需要农民、村集体承担一部分建设费用,且后期管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那么实施多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否真正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这种影响是短暂的还是持久的?其内在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探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路径。然后运用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在搜集2002年-2015年全国1869个县域经济数据基础上,从各省政府、省农委历年相关工作文件中查找1869个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起始年份,最终形成26166组县域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能够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探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4.
道光时期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学术界从不同视角予以广泛的关注。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较少涉及州县征漕费用的数额、构成和比例。道光年间尤其道光后期,州县征漕收支数目庞大,弄清数目的实际状况有助于加深对地方弊政的理解。吴煦档案中的乌程县漕用各费的账册资料,记录了该县办漕的收支状况。乌程县征漕费用总计约3万两,由漕务开支、衙门规费、运军兑费三部分构成。清中后期州县的法定漕费远不敷用,州县财政对漕务陋规形成依赖;上级官员、运丁和地方绅衿分润州县漕规收入,形成惯例;州县官则率由旧章,对已有的利益格局通常不做改变。征漕费用和陋规加派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当需要因事加征时,往往援例加征。征漕陋规虽名义上归州县官所有,但各类开支从规费中支出,所以征漕规费并非州县官的纯收入。州县官借征漕而获利之数,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地方财政依赖陋规加派,而陋规又被各利益集团分润,这是清政府腐败集团化的呈现,也是清中后期朝廷囿于“不加赋”之名,惰于进行制度改革的恶果。  相似文献   
85.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城乡发展的新动力,在城乡地域功能演化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山地丘陵地区在旅游业驱动下,多种地域功能交互重叠,构成了多类型复杂耦合空间,面临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抉择。本研究以河南鲁山县为例,探讨山地丘陵地区在旅游引导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发现:(1)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域功能正在从传统单一的“居住-农业非农业生产”向综合功能的“生态保障-居住-农业非农业生产-休闲文化服务”转变,多类型空间交互特征明显。(2)鲁山县由农业经济主导向旅游经济主导转变,可划分为旅游服务承接平台区、山地生态旅游发展区、特色林业旅游融合区、平原高效农旅融合区,进行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层级划分和产业方向优化。(3)发展策略应强调分层实施、分类引导,优化城乡利用空间,做好城乡地域分类引导,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研究成果为认识山地丘陵地区地域功能演化规律、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提供了科学案例。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广西浦北县(下称全县)为例,对全县近十年经济发展及金融运行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县域经济与金融非对称发展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分宜县土地细碎化的中观尺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借鉴土地格局领域的研究思路,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以期在研究方法、数据获取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利用2004年分宜县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对10个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化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景观格局指数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在中观尺度上研究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与微观尺度研究截然不同的结论——低山区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次是平原区,而丘陵区的土地破碎化程度最高。研究结论:分宜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细碎度指标的聚类结果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8.
陕西农户奶牛保险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于2007年7月在泾阳县实施了奶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本文按照条件价值评估方法,于2007年11月在泾阳县以支付卡式问卷调查对127户奶牛养殖户进行了实地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测算了当地养殖户奶牛保险费用支付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奶牛保险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认为,泾阳县奶牛保险试点中对畜龄2~8周岁奶牛实际征收保费标准低于养殖户平均支付意愿,是否接受保费、是否了解补贴、养殖户个体特征即受教育年限、养殖经验、年龄等是影响其保险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为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精确性,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创新机制与体系构建,界定了县域经济评价理论创新的内涵与体系构建的特征,给出了基于理论创新的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框架。在理论创新中,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理论创新的驱动力、模式与内容。在体系构建中,研究了基于理论创新的县域经济评价目标与定位、评价原则、评价理论依据与方法、评价的操作环节,为县域经济评价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在内外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为推动福建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福建省制定了"十二五"县域经济发展目标。但该发展目标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过分注重GDP、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指标,忽视人均指标与结构指标等。为此,对福建省"十二五"县域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