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44篇
工业经济   33篇
计划管理   301篇
经济学   519篇
综合类   57篇
运输经济   31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101篇
农业经济   38篇
经济概况   14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在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之间总是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两难冲突,交易效率的改进将会扩大分工经济与交易成本折衷的范围,从而提高生产者的专业化生产程度。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决定了经济活动主体的治理结构安排,随着三个变量水平的变化,其治理结构由于节约交易成本的原因,将经历市场、企业、网络组织的三种形态变化。文章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与交易成本经济学思想,考察了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的互动关系,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杨小凯的基于专业化经济的劳动分工模型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以便对产业集群的演进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模型分析支持了本文的观点。因此,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当前,政府更为紧迫的任务是要注重产业集群软环境的建设,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2.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within government subsidy recipients of a n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program. We examine 6,990 government‐sponsored, completed R&D projects during the last three performance follow‐up survey years from 2010 to 2012, and present a design of the sample of panel data to cope with the typical R&D performance time lag using a set of massive observations associated with completed R&D projects for the past 7 years from 2005 to 2011. In particular,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which is measured in the Malmquist index.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tests are carried out to check fo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the types of government subsidy recipients. This study's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during the entire period analyzed (2010–2012), there was a similar yearly pattern of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overnment subsidy means among the recipient types. In contrast, there were no obviously equivale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Second, the productivity had increased year on year, but the increments were reduced from year to year. Third, the productivity change was induced mainly by the Frontier‐shift, which indicates overall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ess, compared with the Catch‐up, which only indicates a simple increase in the efficiency. In particular, in this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cipient types of ‘national laboratory’ and ‘large company’ had relatively larger size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per project. However, th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of these types was not better than the others. This implies, therefor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trol the ratio of the subsidy to the total R&D budget with an appropriate upper limit.
  • I empirically evaluate the productivity change within a n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R&D program.
  • I design a sample of panel data to cope with the typical R&D performance time lag using massive observations.
  • There i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subsidy size and R&D productivity change.
  • Some particular types of government subsidy recipient are inferior in terms of R&D productivity change.
  • It practically impli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trol the ratio of the subsidy to the total R&D budget.
  相似文献   
113.
不同所有制企业陆续进入、退出市场以及在市场中展开竞争,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在VDF总量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下,测度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动态演进效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总量上的效率贡献最大,民营企业在增量上的效率贡献则最大。经济总量上,内部效率提升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而增量上,退出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优胜劣汰的发展道路。进入环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效率贡献均为负,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国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本文对澄清我国企业改革的所有制误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与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测算分析2005~2010年我国不同性质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损失来源以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企业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还有42.1%的提升空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不高。共同前沿下效率值均不超过群组前沿下效率值,TGR值显示,外资、港澳台资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均位于0.2~0.4,且存在差距继续扩大的风险。不同性质企业效率损失根源存在显著差异,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效率缺失主要受制于落后的企业管理水平;内资企业则因生产技术差距和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均占有一定比例。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市场竞争程度和政府金融支持对效率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企业规模在政府金融支持与效率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5.
考虑到信息不对称、信息尤其是前瞻性信息的获得需要花费较高成本等因素,本文认为即使市场实现了强式有效,也不意味着经济效率就必然会实现.鉴于此,文中放松了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考虑了前瞻性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超强有效市场的概念,并构造了一个超强有效均衡的模型.本文指出只有存在充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投资者和经理都能努力生产关于公司潜在投资项目的前瞻性信息,并且经理会对股价传递的信息做出积极的反应时,股票市场才会真正在实现信息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6.
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已不再是"边缘化的或奢侈的经济活动",而是位于经济的核心地带.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它具有"黏合剂"的功能,也正因为这一功能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切实培育与发挥服务业的经济牵引力、产业整合力与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增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7.
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的一个“悖论”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净进口粮食这一土地密集型产品。但本文在实证分析后却发现,1997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粮食产品的净出口国。粮食产品较低的“可贸易度”制约了市场机制及比较优势作用的发挥。但从中长期来看,粮食产品的“可贸易度”会呈上升态势,发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作用对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8.
金融中介发展对中国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枫 《财贸研究》2003,14(6):48-52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实证分析了金融中介发展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指出,金融中介发展对于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性。在东部地区,金融中介发展有利于技术效率的增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种积极作用发生了逆向变化。  相似文献   
119.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的经营效率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效率是衡量银行资源配置和经营成效的重要指标,效率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评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的经营水平和改革成效.本文采用非参数分析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使用C2R模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两组DE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有一定的成效,但阶段性非常明显,突出表现在1994-1997年和2003-2004年.改革过程中的银行经营效率与政府的政策推动和扶持有相当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0.
从城市技术创新体系投入和产出角度,建立城市创新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和DEA模型,并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市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中国28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检验了我国城市创新效率的总体趋势以及地区间城市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各城市技术创新综合效率普遍较低,在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也较大;而且我国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偏低现象。鉴此,需以集约化资源利用为核心,提升城市内创新主体管理和利用投入资源能力,采取差异化战略利用外资,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