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已发展成为衡量科技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质量的一大指标。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把中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研究,发现这三个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提出我国的东部地区其高新技术产业应当依托于东部地区的特殊区位,利用好产业集群的优势,在坚持高新技术创业创新的同时,推动自主创新与国外技术引进的良好结合,国内中西部区域应对该资源优势予以充分利用并有效实施“重点突破,总体前进”创新方略,充分利用现阶段国内外的有效资源,不断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的产业创新效率,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三阶段DEA分析法,考量中国“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对东、中、西部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金融支持变量前后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绝对水平较低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控制金融支持变量后,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依次下降,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下降幅度依次增大.鉴此,应完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技术创新的配套条件建设,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错配会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利用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通过扭曲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显著抑制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土地资源错配主要降低了高技术绿色专利,且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仅在中西部地区和规模较小的城市中存在。我国应完善财税制度和地方官员绩效考核机制,减少土地资源错配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直接影响,同时加大对欠发达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运用 DEA 模型测算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城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整体不高,纯技术效率明显低于规模效率,地理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表明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生产规模均不是帕累托最优。鉴此,应加速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产业集聚发展,发挥文化品牌效应,加强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提升中国城市文化产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胡若轩 《中国财政》2013,(14):28-29
税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一是通过对科技投入提供税收优惠降低技术创新投入成本,二是通过对技术创新成果收益给予减税或免税,提高技术创新的最终收益。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使得我国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诉求愈加强烈。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成功实施的保障和手段,与一般生产活动的技术创新不同,其目标体系包括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两个方面,范围囊括减量化、再回收、再利用和再修复等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区域科技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当前社会面对的难题。本文基于DEA和SFA两种方法对2015—2018年中国30个地区的科技支出效率进行实证研究,DEA结果显示:我国科研综合效率处于中上水平,东部发达地区技术进步较快但存在资源浪费,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科研投入规模还远远不足,其中新疆、青海等落后地区的相对效率提升较大。SFA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支出效率的排序与DEA测算结果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绝对效率呈现逐级递减趋势,地区间科研水平发展不均衡。当前我国仍需进一步改革科技管理政策,协调优化区域间科技资源配置,助推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绿色创新影响因素众说纷纭,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哪些是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系统整理城市绿色创新影响因素,采用两阶段SBM-DEA模型对2012-2020年我国25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从经济、制度和技术等角度再次证实了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了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城市整体绿色创新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绿色创新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差距在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的城市绿色创新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使用情况两个维度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对我国2005~2016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技术成果转化,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显著。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落实金融政策,平衡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2011—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会显著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在中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结构特征.随着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新基建”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笔者依据产业创新理论和信息资源理论,在构建“新基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机制模型的基础上,利用2006—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新基建”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新基建”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在“新基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中介作用;“新基建”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通过尝试性地构建“新基建”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机制模型并予以实证检验,揭示了当下“新基建”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在一定范围内拓展了产业创新理论和信息资源理论的应用边界,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统一框架下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区域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对区域研发创新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其中金融科技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影响区域研发创新,科技金融通过资本回报率影响区域创新研发;金融科技的提升作用更侧重于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入不断上升,而科技金融更聚焦于研发投入,并在研发产出阶段展现了一定抑制作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互效应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对中、西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随机效应面板泊松回归模型,考量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措施对我国东、中、西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东、中、西各区域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资本市场的金融支持只对东、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只对西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金融支持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通过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和体现区域差异、建设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的共享机制、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提升金融支持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发展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研发成本、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而对外开放通过示范效应、溢出效应以及拉动有效需求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从全国层面看,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均对我国区域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并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可以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因此,为充分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我国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对外贸易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融合,助力科研经费的来源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技术要素作为内生变量纳入随机前沿模型,对2003~2011年中国不同区域的技术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并重点分析造成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整体来看,我国平均技术效率水平稳步上升;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高出中部地区约3.04%,高出西部地区约7.87%,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呈现收敛趋势;科技投入、高科技产业规模、人口素质、经济外向度和地方保护是当前导致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戴静  杨筝  刘贯春  许传华 《金融研究》2020,476(2):51-70
本文利用城市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专利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业竞争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尤为显著。进一步地,本文基于资源配置角度,从新进入企业和在位企业双重视角探讨银行业竞争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途径。检验发现,银行业竞争提高条件下,更多的高效率企业进入创新部门,更多的高效率在位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且上述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竞争能提高银行对高效率企业的信贷支持,优化企业之间创新资源配置,并通过引导高效率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而推动整体层面的创新产出。本文拓展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研究,为制定基于创新驱动的金融发展政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企业资源禀赋差异,在行业视角下利用共同前沿DEA方法对中国35个工业行业2008-2014年的环境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企业平均环境创新效率波动上升但仍然偏低;环境创新效率存在行业异质性,技术依赖型行业的环境创新效率最高,但能源依赖型行业的环境创新效率整体提升幅度最大;各行业效率损失原因各有侧重,需明确效率损失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调整对边际产出弹性影响为基础,建立包含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区域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提升资本和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区域内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提升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政府科技资助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需要政府科技资助形成一定规模;劳动者素质提高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政策建议是: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区域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扩大政府科技资助规模,优化政府科技资助结构;有效引导高素质人才流动。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借助门槛模型研究企业杠杆率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杠杆率对企业创新有显著影响,存在既能促进创新同时降低风险的企业最优杠杆率区间,即当杠杆率处于9.3%~37.1%的范围时,杠杆率的提升能够最大地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未达到增加创新产出与降低创新风险的最优均衡。同时,不同规模企业杠杆率与创新的关系具有差异性,大型企业促进创新且可规避风险的最优杠杆率的区间为杠杆率低于67.0%,中型企业为杠杆率低于22.5%,小型企业则是7.8%~17.0%的区间范围。应正确理解中央“去杠杆”政策,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力求在“降杠杆”和“促创新”之间达成最优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