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84篇
工业经济   34篇
计划管理   412篇
经济学   973篇
综合类   285篇
运输经济   57篇
旅游经济   19篇
贸易经济   275篇
农业经济   95篇
经济概况   6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报酬递增是跨国或区域经济增长发散的重要动因,而市场范围的大小则决定了报酬递增的程度。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地区市场规模和出口开放程度显著地影响了1970—2000年各省区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演进过程中,国外和地区市场是相互替代的,而一旦控制了市场规模因素,各个省区即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本文根据地理特征构造工具变量,有效地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72.
早在蒙代尔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之时,他就指出了最优货币区的范围可以大于国界,也可以在一国国界之内。本文把常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运用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指出我国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也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进一步,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顺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中国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并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实证角度剖析了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冲击,以及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使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4.
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   总被引:109,自引:5,他引:109  
转移支付是政府调节区域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 ,本文分析了 1 994年新财税体制改革以后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关系 ,发现转移支付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差距的效果 ;对转移支付决定的因素分析 ,则解释了现行转移支付不能缩小地区差距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地脉文化也被称为地脉和文脉,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基石。根据地脉文化与旅游产品关系对比可以将旅游开发分为两类四型:(1)旅游产品扎根于地脉文化发展模式 (根基稳固、主次分明);(2)旅游产品脱离地脉文化发展模式 (左顾右盼、横生枝节)。本文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及旅游产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地脉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经验、问题与对策建议。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地脉文化基础有 “海” “滩” “宜” “河” “港” “城” “工” “农” “山” “史”十大方面。 “海” “城” “山”的旅游产品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当前旅游发展主要方向; “滩” “农” “史”旅游产品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当前旅游发展主要方向; “滩”“农”“史”正在发展; “宜”(宜人气候、度假资源)表面发展丰富,实际潜力巨大; “河”(河流、湖泊、水库) “港” (港口) “工”(工业旅游)是被忽视或者发展滞后的地脉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6.
确立资源有偿使用的环境经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有偿使用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也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本文在分析环境有偿使用机制成固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主要有偿使用形式、排污收费、环境税和环境补偿费等作实证分析,并提出今后强化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若干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7.
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动、静态比较分析发现 ,我国生产的极化作用不高 ,人口的极化作用过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向东部地区不断集中的同时 ,人口没有相应地向那里集中 ,造成核心发达区域生产与人口分布高度失衡。鼓励中西部贫困人口向东部尤其是东部核心区域流动 ,是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8.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循环型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实施循环型发展战略的五大动因,结合2005年关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研究方面的调研结果.认为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制定的发展战略正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影响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即出现了循环型发展战略。本文在提出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循环型发展战略方格图的基础上.对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实践的循环型发展战略五个主要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实施高等教育创新的条件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起源、概念、理论基础、发展实践等方面分析了循环经济是一种深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模式,结合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和我国的客观发展态势,分析了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八个基本思路和五个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