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道德经》作为中国的经典著作,吸引了中外大批学者为其作译。然而,从原文理解及意义传达两个方面看,所产生的译作并非尽善尽美。本文运用关联翻译理论语境及最佳关联原则,对《道德经》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其对《道德经》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三岗 《价值工程》2011,30(2):320-321
健康的人格是大学生成才的首要条件。现代社会要求人格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而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质,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逐渐形成。我国目前所应用的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不能完全符合本土人格教育与心理咨询的需求。作为古代典籍的《道德经》不仅包含了符合这一需求的心理学思想,而且其中关于人格的论述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对心范畴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分别从和、虚、诚三个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论述,使心范畴的审美特征更为突显。《淮南子》认为和谐快乐是心灵最高的审美状态;虚静的心灵可以超越世俗和欲望,到达自由的境界;诚挚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共鸣是获得艺术感染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Well-known concepts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are view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Taoist lens, in particular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enshrined in the famous yin–yang symbol. Since Tao purports to be a fundamental Law of Nature,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find Taoist principles operating within, or at least behind, concepts and theories presented in the field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as having some degree of truth value. Concepts from personality theory, learning, motivation,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culture are found indeed to accord with the Tao. The review reveals aspects of OB concepts not usually discussed, and suggests a fresh approach for theory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A general principle of yin–yang balance as an essential dynamic for performance and harmony in a wide variety of contexts is suggested.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管理的四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分析和梳理,发现中国传统管理可分为4种方式,这4种管理方式构成了管理的四个层次:第一层,力的管理,包括有形之力——权,无形之力——势;第二层,智的管理,包括法和术;第三层,德的管理,包括仁、义、礼、信;第四层,道的管理,包括明心见性和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6.
熊十力"道器不二"的治化论,是其人生论的进一步推扩,也是他建构之新儒学中的外王学。他指出:儒家治制立基于"性",倡导德治,西方治制立基于"欲",倡导法治;西方治制囿于形躯之欲,仅以富强为鹄的,徒尚功利而争竞不息,儒家治制具有天地一体之宏量,追求内在于己的性分之乐,而又不轻视富强。熊十力试图通过"以性摄欲"来融合中西治制,以收取长补短之效。然而他视"性"和"欲"是相互乖离的,这乖离使"性"之体无从开出"欲"之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逻辑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为3个层次,认为对基层员工管理的中心在于法字,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法的作用;对中层干部管理的中心在于忠字,中国人并不忠于专业和企业,而是忠于自己的信念。要使中层干部忠于上级,儒家用德治而法家则用权治;而高层领导管理的中心则是一个道字,道体现了中国企业家做人和做企业的合一,以及对提升人格境界的追求。高层领导团体管理的关键在于志同道合。  相似文献   
18.
老子主张“致虚”“守静”,取法自然,强调自然无为。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美学认为整个审美缘在构成过程是内缘己心,外参群意,随大化氤氲流转,与宇宙生命息息相通,随着心中物、物中心的相互交织,最终趋于天地古今群体自我一体贯融,一脉相通,以实现心源与造化的大融合。故而中国美学强调“目击道存”,要求审美者走进自然山水之中,以自然万物为撞击自己心灵、激发审美创作欲望和冲动的重要契机,为产生灵感兴会的渊薮,去心游目想,寓目入咏,即事兴怀。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无即道,海德格尔的无即存在。两者所论无在思想上密切相关,也都有深刻且丰富的思想蕴含。在无与人的关联问题上,两者所论不同,但是都指向了无之神秘。对无之神秘的认同恰恰是他们的思想引人深思之处。  相似文献   
20.
彭晓峰 《特区经济》2012,(10):270-272
老子是著名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著《道德经》。本文从老子"道法自然"和"无为"的核心思想出发,针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剖析了《道德经》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主张"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认为市场经济必须减少行政干预,即"无为";同时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即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本文最后认为政策应"有为而无为",应进行七个方面的顶层设计与实质性改革来为市场经济建立一个"不割"的"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